英特尔转型
2013-04-03 11:50:13 来源:泉品——海峡两岸企业家
两度成功走出危局的英特尔,一直被视为大公司通过战略改变命运的典范。然而目前,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正为移动战略的摇摆付出代价,它正进行发艰难的转型。
两度成功走出危局的英特尔,一直被视为大公司通过战略改变命运的典范。但就像摩尔定律所描述的,没什么市场比IT业的变化更快了。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正为移动战略的摇摆付出代价,它正进行发艰难的转型。
从超级本开始转型
在过去的6年中,个人计算机的重心发生了偏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挤进了个人电脑的市场。对于一直依靠大投人和大出货量来保障市场地位的英特尔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它的市值已被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高通超过,而在6年前市值进只有英特尔一半的苹果,现在市值已是它的5倍。
近一年来.英特尔与深圳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密切。这个中国的南方城市现在已经战为英特尔高管来中国访问的必到之地。
英特尔推出的“超级本”
深圳是一个手机出货置巨大的城市。据深圳市移动通信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深圳的手机出货量就已经占到全球的1/4。一个是山寨气质的华强北,一个是垄断全球PC芯片市场的大佬,英特尔已悄然放下了身段。
这个变化,或称转型,是从超级本开始的。
2011年6月,英特尔在台北电脑展上首次提出了超级本的概念,并表示将把这种特殊笔记本作为“下代PC”的形态在此后年半的时间中不遗余力地推广。
英特尔没有步跳到Pad的世界,有它的历史包袱。
简单说来,计算机指令系统分为复杂和精简两种,这决定了芯片产品截然不同的两个研发方向,而英特尔的x86架构芯片属于前者。在1990年代,时任英特尔CEO的格鲁夫冒着让公司倒闭的风险做了个决定沿用x86架构。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让它站在了所自芯
片公司的对立面,但也独自收获了过去PC业繁荣的果实。
眼下的状况仿佛又眺回到22年前·只是这一次,市场的风向变了。精简指令集的芯片,或称ARM架构尽管已不适用于PC的复杂应用体系,却更适台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因为它的功耗更低——市场已经成熟。使用这一授权架构的高通在最近两年迅速崛起,目前
已成为仅攻T英特尔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芯片厂商。
短短几年时间,英国公司ARM成为了英特尔最忌惮的对手。ARM已经无处不在,在201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中,ARM架构的芯片份额高达90%。更糟糕的是.ARM抢走了微软,Windows 8的盟友不冉只有x86结构的芯片。
超级本在本质上仍是PC,它既能延续英特尔的既有优势,又能以轻薄和高续航能力作为突破点。保任PC市场,就意味着留住了60%的收入。
作为个罕关重要的赌注,超级本的开局并不理想。英特尔曾预测2012年底超级本将占有所有笔记奉市场的40%。这个预期几乎遭遇了所有厂商的一致否定,根据巴克莱资本的数据,在2012年第二季度笔记本电脑的总销量中,超级本所占比例仅为5%.惠普曾表示,预计到2013年年底,惠普笔记本电脑销量中超级本将占据15%到20%的比例,而这数字到2014年年底将升至40%左右。相比起英特尔的预期,这个数字看起来也小那么积极。
转型遭遇尴尬
英特尔的董事会也许正在对6年前的错误决策后悔小已,2006年6月,英特尔将XScale手机及手持设备芯片业务,以6亿美元卖给了Marvell。xs-cale系列处理器是英特尔最早开发的移动嵌人式芯片,但这个芯片组当时的年收入贡献进不到2.5亿美元,而它所耗费的研发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
这是大公司在面临创新时的典型失误,英特尔本可以将当时进弱小的对手扼杀干摇篮之中。
在它毫小犹豫地抛弃了移动包袱后的第二年,iPhone诞生.乔布斯对智能手机进行了重新定义,手机也进入到高性能嵌入式芯片的时代.其后的故事是,英特尔看着对手在移动市场拿到越来越高的份额,这步错棋使其彻底失去了先发优势,并至今还在弥补和承受当年的代价值得提的是,XScale系列处理器的内核是ARM架构。
现在,英特尔正试图在深圳弥补当时错误的决定。英特尔已意识到芯片的变化小足以支撑PC的变革。
现在英特尔不得不放下产业链上游的身段。它急于打造一个联盟,将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厂商这些PC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招人可控范围,并在全球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供应链合作作团队完成以前PC厂商才需要做的工作,PC零部件供应链第一次被英特尔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机会也意味着风险,大部分人还在观望。
在Windows8出现之前超级本的市场还微乎其微。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似乎都认为自己抓住了个苹果尚未看到的趋势。只是这个价格仍居高位的产品目前并未拉拌出英特尔预期中的作用,产能还处于胶着状态。
技术方面也没有完全成熟.比如触屏中的信号干扰依然要用导电屏蔽膜解决,不仅增加了超级本的成本,在操作中涉及到屏和膜贴台的工艺也影响良品率和加工的时间——这个问题在手机尺寸的触屏上早部解决掉了,厂商也始终在英特尔过去年的推进中疑虑摇摆。
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不多了。如果说超级本,或者各种变形超级本还有机会
成为用户下次更换PC的选择,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市场会显得更加陌生和被动.在手机市场如日中天的高通于2012年11月20日首发超过了英特尔的市值,老对手AMD也向ARM伸出橄榄枝,它们在几个月之前签订了合作协议.AMD将从云和数据中心服务器开始设计ARM架构的处理器。这都让英特尔坐立不安。
为此,英特尔再次选择了深圳。但这里的厂商具有与英特尔之前的合作伙伴所不具备的特征,它们更现实、反应迅速、一针见血。手机厂商们并不怀疑英特尔的芯片性能,但也不那么在乎所谓的品牌价值,他们关心的除了价格,还是价格。英特尔要想在这里拿到份额.姿态将成为关键。
借力“低耗能”求突破
功能机的价格战早已蔓延到了Android系统手机的阵营,这个免费操作系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深圳三四线厂商甚至山寨商的唯一选择.芯片领域同样也是一片混战,而对联发科展汛
等这样的国产对手,高通也曾被打得措手不及。
从参考设计的表现而言,英特尔似乎有这样的决心“在中国要争取些小的OEM厂商,实际上我们也做了很多参考设计,水是只给他们提供一个芯片组,而是提供一个完整的参考设计,如果预算小是很多,他就可以拿这个设计推向市场。”英特尔公司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陈荣坤说。
英特尔台作伙伴市场部经理张明宇开始接触到不一样的合作者。他们大多是创业型公司,员工总数可能还不及英特尔一个部门的人多。但谈判过程比以前轻松许多之前与大公司的合作往往复杂而漫长,制定个庞大的框架,研发合作甚至会走到建立联合实验室的程度,双方敲定出长期路线图和市场计划,产出和回报也需要耐心。
在PC市场拼核数的英特尔,在移动领域改了口供。在很多场合杨叙和英特尔的高管都强调了“不唯核论”的观点,并且用页醒目的PPT打出了“性能≠核数”。悖论在于,“核”曾是英特尔在PC时代主打宣传的概念之一。手机早已经延续PC时代的路子迈八拼核的阶段,这让英特尔的论断有些尴尬。
或许这与x86架构一直被人诟病的高能耗有关,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没有了英特尔的盟友针对芯片性能的提高而进行的升级,在新的游戏规则里,英特尔只能跟着别人的步伐。这个规则已被ARM验证并主导,功耗成为了智能终端的杀手级参数,毕竟一天充一次电已经够烦人的了。
英特尔单核的核心设计都针对低功耗的市场,并且在这方面投入了特别的努力。由于指令集更复杂,xB6要完成相同的运算量,必须比ARM架构的处理器付出更高的主频代价;另一方面,出于“核”概念的兴盛,芯片厂商也更愿意推出更高主频的CPU而不是挖掘低主频处理器的性能。
英特尔在PC时代的优势无法复制到移动市场。多年来,英特尔在x86芯片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费用,它在生产22纳米晶体管万面具自绝对优势,甚至可以制造14纳米晶体管,但在智能手机领域情况却很不同——单核芯片的推出,看起来更像一个无奈之举,或许表明了英特尔迁无力将四核芯片降到与ARM架构相当的功耗。
27年前,英特尔放弃低端芯片的存储业务主攻微处理器市场,最终战胜了摩托罗拉,19年前,奔腾诞生,英特尔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成为PC时代最大的赢家之一。现在,这家公司又站在命运的路口,它还有重新走进那扇门的底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