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施天扶 身份: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海丝”寄语:
泉商需要一个更宽广的平台。新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机遇。
核心提示
这个月初,在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公布的名单中,龙峰国际第一次进入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这条路施天扶走了30年。
14岁时,他是一个不谙世事的裁缝学徒;靠着不怕苦的拼劲,20岁时他积攒了几千元,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通过进口日韩纺织品,再销往中国,攒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30年后,他在晋江创办的纺织企业,已经将纺织品销往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20个国家,配合的企业不乏哥伦比亚等国际大牌。
但是,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停下。尽管在纺织领域,龙峰的脚步已经迈进了国内前列,但施天扶依然谦逊地认为,他们相比日韩欧美还有很大差距。施天扶有一个梦想,在泉州打造一个拥有国际声誉的纺织品品牌。“新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给泉州乃至整个福建的企业家带来更多利好,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将企业推往国际化。”
积累
施天扶的青葱岁月,都用来做了一件事:白手起家。在那个没法拼爹的时代,所有的积累都要靠双手来打拼。
14岁时,施天扶稚嫩的双手,才刚好可以握紧一把剪刀,他开始跟着姐姐学裁缝。从学徒做起,虽然每个月只有90元工资,但是工作并不轻松。
那时候,中国人的需求刚刚萌芽,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上午7点多,他就已经在裁缝店里忙活,为客人量尺寸,拿着剪刀裁剪布料,脚踩缝纫机赶制衣服。生意红火,他每天的工作都超过12小时,1天至少要做20套衣服,每天中午吃饭,都是简单对付一下。那双巧手,因为剪刀长久挤压,已经变形,留下了至今都难以消退的疤痕。
之后,他的工资开始上涨,120元,150元……6年之后,他20岁,总算攒下来了可以娶媳妇的钱,将近8000元。
创业
施天扶没有拿着这笔钱娶媳妇。望着晋江深沪外面那片海,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澎湃。带着这笔钱,他跟随亲戚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淘金”。
一开始,他选择进入一家纺织品贸易公司打工,熟悉了业务之后,他开始经营自己的国际贸易。在那个年代,中国市场对布料的需求远远赶不上供应。他从韩国、日本采购涤纶、尼龙、坯布等纺织品,再运往广东、福建等地的布料市场销售。这种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接货、送货的生活,一直持续了2年多,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在外漂泊整10年,30岁的施天扶回到了晋江,创办龙峰纺织。当时,中国的纺织品,相比日韩、欧洲退后了100年。泉州的纺织企业,采购进口设备,培养人才,投入研发,从零开始追赶。跟随泉州纺织产业大发展,施天扶的事业也开始大逆转,他在菲律宾的贸易公司,反而成为出口纺织品的中转站,在晋江生产的布料,开始运往越南、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还真走了一遍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转型
泉州的纺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花了近30年时间赶超国际纺织品领先的国家。几年前,施天扶前往日本、意大利等地的纺织厂考察,看到他们和晋江的工厂相比,能用更少的人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面料。“我们的生产设备、厂房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施天扶意识到了差距依然存在。
2010年,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转型升级。这个决定的代价是,他必须重新建设国际水平的厂房,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设备。这笔巨额的投入,让一些同行瞠目结舌:他是个傻子。
4年之后,转型投入的红利开始显现。1028台进口纺织机,只需要200多个工人,1个工人可以同时照看100台机器;人力减少了60%,效率却提升50%。升级后的产品,让挑剔的国际服装大牌,开始将订单转移过来,产品远销菲律宾、俄罗斯、越南、孟加拉等20个国家。
“泉商需要一个更宽广的平台。新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平台,特别是给福建的企业家带来更多利好,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将企业推往国际化。”施天扶说,纺织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业,他有一个梦想,通过5~10年时间的努力,将龙峰做到国际领先的功能性新材料,在泉州打造一个拥有国际声誉的纺织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