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质量监控升级谋新生
2013-05-18 09:05:32 来源:泉品——南方日报
从小品牌到大品牌,从本土奶粉到洋奶粉,持续的负面新闻冲击下,焦虑的中国奶粉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而在种种市场乱象背后,经历过产业阵痛的中国乳业也正努力自省,谋求新生。
从小品牌到大品牌,从本土奶粉到洋奶粉,持续的负面新闻冲击下,焦虑的中国奶粉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而在种种市场乱象背后,经历过产业阵痛的中国乳业也正努力自省,谋求新生。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国内婴儿奶粉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追踪一罐奶粉从奶源到加工生产、到流通,最终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记者发现,如今中国奶粉的生产环境、设备和企业标准以及质量管控均已“升级换代”,而在乳品产业链的各个政府监管环节,也都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监控。
知耻而后勇,从企业到行业协会再到政府部门,各界正在合力重构中国奶粉安全监管和诚信新体系。一度迷失的中国乳业,如今正悄然进行着一场持久而艰难的“救赎”。
乳企▶▷
信任危机推动“大变身”
巨资投入构筑安全“防火墙”
“去年我们花了2000多万元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来福州生产基地实地参观。”5月9日,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总裁林勇带着记者,在干净明亮的工厂参观走道上观看奶粉车间的生产。透过玻璃,13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为空罐消毒杀菌、自动充填奶粉、充氮、封罐、打码、装箱……每条生产线旁的工作人员,全身都被防护服密封。
“我们车间里的空气洁净度为10万级,达到药企GMP标准,比国家食品生产标准高10倍。”林勇指着车间里近楼顶部的一台仪器介绍。这是监控空气中微粒子的在线测控系统,属于航空技术,“一旦空气中的微粒子超标,即空气受污染不达标,它就会发出警报。”
事实上,不少奶企近年来均花巨资投入到食品检测实验室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如雅士利近年累计投资3000万元给实验室购买先进仪器、培训和引入专业检测人才,上海晨冠乳业则引进了检测设备中的“奔驰”——高效液质联用仪,可检验农残、药残及三聚氰胺。
“国家对三聚氰胺的限量值是1PPM,而我们的标准是0.01PPM,比国家标准严100倍。”上海晨冠乳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艳杰说:“这些年,消费者对乳品安全高度关注,尤其是对婴幼儿奶粉特别敏感。我们真是如履薄冰,不敢有半点分心。”
正因为有这样的压力,加大检测范围、加密检测频率也成为许多奶粉企业的选择。像雅士利、蒙牛、贝因美等乳企,还纷纷借助外力来检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从与国际同行的对比中查找、修正产品质量和标准的差距。
“国家标准里的64项我们全部检验,其他主动增加的检测项目一共达200多项。”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品控中心总经理李孟春说,为控制风险,对于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风险物质公司都会主动检验,不能自主检验的如汞、铝、铬等则每季度送检一次。“去年我们企业自行检验的产品批次多达4000次,全部合格。”
张艳杰则透露,上海晨冠对奶粉原料采购前“批批检测”,原料投入生产前则要再次检测,生产过程中还要抽检,最后成品出厂后每一批还要进行全项目检测。“我们每生产一吨奶粉,光检测成本投入就要5000—6000元。”
为了重建消费信心,身处信任危机的国内乳企,如今争相以各种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其新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新形象。向消费者开放工厂是当前很多乳企重振消费信心的手段之一。包括上海晨冠乳业公司、杭州贝因美、福建明一、广东雅士利、伊利等这两年都在多次举办类似活动。
监管▶▷
派员驻厂监管天天上班
乳品监管体系已是“史上最严”
保障乳品安全,光靠企业自身显然还不够。如今,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正在构建更严格的监督体系和诚信体系,用“史上最严”的一系列监管体系来重建国内乳制品消费信心。
记者在多家奶粉企业走访时发现,工厂里都设有一间当地质监部门的办公室。张艳杰透露,自从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当地质监局就派出驻厂监管人员,这个制度一直实施至今。“两个人每天都来上班,工作内容很多,包括对原料批批检,对成品抽查,核查企业台账和食品添加剂的采购、使用情况。”
广东省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张欣介绍,省质监局对奶粉生产一直严格管理,尤其是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执行的是国内外最严的HACCP监管模式。“按照驻厂监管的方式,在每一个企业都有我们的监管人员现场监管。”
张欣说,广东质监部门对乳企产品原料15%以上的批次进行抽样检验。过去,对乳企的抽查检测仅由本省质监部门完成,而如今每月广东省和福建省的质监部门都会到对方辖区的企业,检测成品的风险检测和国标规定项目。
“去年、前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乳品的抽检共有12万次,一年6万次,平均一天检200个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告诉记者,除了国家抽查外,每年还有多次的省检、市检、县检、专项检等等,加起来不计其数。“目前我国对婴幼儿奶粉的监管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的,国外很多国家对其国内的乳品都不抽查。”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奶粉、奶源来自进口。对了应对新形势,本月起我国又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乳品进口新规,该新规增加“批批检”、“全项目检”、“入境需经风险评估”等内容,其中检测项目就增加50%,被业内评价为“史上最严乳品进口规定”。
“新规定里,我国对进口乳品实行准入制度,首次申请进口的国家及其产品需进行风险评估。”广东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指出,新规还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如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检验检疫机构可将其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
在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检测中心,实验室主任陈文锐指着一篮篮已检测或正在等待检测的奶粉样品介绍,按照我国婴幼儿奶粉国家标准规定,一罐奶粉样品中要检验的项目包括微生物、理化指标、维生素、矿物质等,一共60多个指标。广东一家进口乳品企业负责人则透露:“政府现在对进口奶粉监管越来越严,以往100个批次奶粉抽检10个,而现在是批批检测;奶粉配方表上的主要指标基本都要检测。”
市场▶▷
工商密集抽检零售市场
行业协会也在密切关注月月抽查
除了生产环节,更下游的流通环节,还有工商部门对在售产品进行密集监控。
最近,记者就跟随广州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进行了一次在售奶粉的突击抽检。在广州一家永旺超市,正在抽检的广州工商部门工作人员龙耀泉告诉记者:“工商部门主要是抽检流通领域的奶制品是否合格,抽检的奶粉我们要先买回去,再委托给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检验机构代为检验。”
龙耀泉介绍,现在奶粉检测是工商部门的日常工作。自去年开始,广州市15个辖区,每周至少有两三个辖区轮流进行奶粉抽检。每次抽检,都会抽取不同售卖场所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奶粉进行检测,“按照现在的抽检频率,今天检查的这家超市大约隔两个月就会被抽检到一次。”
而除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作为第三股监管力量也在密切关注乳品安全。
其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每月都会对主流品牌进行“月月抽”,并对外公布结果。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今年也计划委托广东省南方食品医药行业评估中心,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风险评估,内容涵盖产品的进货、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评估中,除了安全指标外,甚至还包括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透露,风险评估将包括原料、成品、市面产品以及整个产业风险预警等4部分,协会将每月公布一次评估报告。
为了应对无处不在的检测,很多奶粉企业也都投入巨资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一罐奶粉只要扫一扫罐身上的二维码,就可查到该罐奶粉的原料来源、生产批次、出厂日期、流通过的各级经销商、终端卖场。在部分企业建立的庞大追溯体系里,还可通过顾客积分卡,查到每罐奶粉流到哪个消费者手上。
“我们每年都组织召回演练,当发现产品中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时,我们会立即启动产品召回程序。”贝因美集团副总经理黄焘称,该公司的产品追溯系统,最快能在3天内完成从终端市场召回的工作。
(记者:欧志葵 刘熠 牛思远 实习生 张曦 旷洁 朱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