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非法"购岛"重挫中日经贸关系
2012-11-01 09:41: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国与国关系,是两个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基石。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已经对中日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20日在母校名古屋大学发表演讲表示,自己
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国与国关系,是两个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基石。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已经对中日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20日在母校名古屋大学发表演讲表示,自己非常担忧,在最坏情况下,日中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过程中,两国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40年来中日关系特别是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和扩大,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最大投资和出口市场。较好的中日关系也为东亚乃至亚洲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每日新闻》2012年9月9日刊登法国经济学家、思想家雅克·阿塔里一篇题为《“和平与增长”符合世界的利益》的文章认为,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开始由“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中国与日本保持良好关系或许十分重要,这是亚洲地区发展的关键。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正值中日各界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新的水平之际,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于9月10日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大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方面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是清楚的。中方郑重重申,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所谓“购买”等单方面行动完全是非法和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窃取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动摇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的领土主权。野田政府这一行动,是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公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德国《南德意志报》9月19日发表文章指出,严重的战争罪行在日本早已被遗忘,没有人意识到日本对中国要承担历史罪责,同时极少有人知道,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确有“需要严肃对待的论据”。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已经影响和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对持续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从1990年到2011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8%,经历“失去的20年”后,日本经济仍在谷底徘徊。2012年第2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 D P)环比增长0.3%,折算年率增长1.4%,日本经济仍面临很大下行风险。2011年日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余额已经达到693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 D P的141%,加上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日本公共部门债务总额高达894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 D P的18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到2012年底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与GDP之比将高达240%,远远超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震源希腊的190%、意大利的120%和西班牙的70%。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7月5日公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日本每户家庭平均收入为53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已降至1988年的水平。调查发现,感到生活艰苦的家庭比例达到61.5%,创下1986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日本参议院于8月10日通过法案,将现行的5%消费税到2014年4月和2015年分别提高到8%和10%,此举不仅导致民主党的分裂,而且引起广大低收入家庭的强烈不满。在此严峻形势下,海外资产不断增加对刺激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和缓解国内社会矛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和市场不振的过程中,日本海外资产急剧增加,其中主要来自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银行统计的海外资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其他投资和外汇储备。2010年度的日本政府、企业、个人持有的海外资产总额为563.526万亿日元(约6.88万亿美元);海外负债总额为312.31万亿日元(约3. 8 1万亿美元),海外净资产为251.495万亿日元(约3.07万亿美元)。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日本海外资产呈直线上升之势,从365.94万亿日元增加到2010年的563.526万亿日元,9年内增加了近200万亿日元,年均增加20万亿日元。其中日本海外净资产从2002年的175.308万亿日元上升到2012年的251.495万亿日元,不到10年就增加了76.187万亿日元。海外资产相当于日本G D P的比重,从72%升至104%。有学者指出,如果加上企业和个人出于避税而少报资产,那么海外资产相当于“1.5个日本”国内生产总值。
日本海外资产主要是企业和个人的各种投资收益。据《日本经济新闻》介绍,2011年日本对外贸易出现1.61万亿日元的逆差;与贸易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收支出现1.06万亿日元的逆差;以对外援助为主的转移收支也有1.51万亿日元的逆差,三项共计出现4.18万亿日元的亏空。与此同时,由对外直接投资红利和证券投资收益构成的所得收支出现14.03万亿日元的巨额顺差,减去亏空以后,还有9.63万亿日元的盈余。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数据,2008年日本在海外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为17568家,从业人数为4 5 1 7 1 5 8人,完成销售额201.6791万亿日元。另据日本经济新闻社调查,到2010年3月底,日本最大的660家企业的海外资产合计为92.76万亿日元,占这些企业总资产的34%,比5年前上升了4个百分点。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早在2 0 0 5年,日本国际经常项目收支盈余为11.36万亿日元,多于日本对外贸易盈余10.35万亿日元,这表明日本对外经贸关系开始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加。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余额从2000年底的2780亿美元增加到8300亿美元,增加近两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主要是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不断扩大。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还把中国视为威胁”。美国《洛杉矶时报》2004年10月17日刊登詹姆斯·弗拉尼根题为《日本发现与中国的共生关系》的文章援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负责人渡边的话说:“但随后我们发现,在加工产品时,中国需要日本的零部件特别是尖端零部件。”因此,1996年,日本决定不再在低端、低成本产品生产上与中国展开竞争。相反,日本开始将重点放在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到2006年3月底为止,日本在华实际投资余额达546亿美元,已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余额的15%。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导致世界经济陷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市场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日本企业最大的“加工厂”和转口贸易基地。2011年,日本企业在华实际直接投资达6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5%,分别比美国企业在华投资23.7亿美元(同比减少26.23%)和欧盟企业在华投资52.7亿美元(同比减少5.42%)高出67%和20%。截至2011年底,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累计余额已达799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日本直接投资累计额仅9.92亿美元。两国企业扩大相互投资仍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2012年1-6月,日本企业在华直接投资达40.7亿美元,同比增加16.74%,美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为1 3. 3亿美元,同比减少1.21%,欧盟企业在华直接投资为29.3亿美元,同比增加4.02%。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累计余额已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余额的10%,约占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中国对日本出口的60%以上是在华日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即所谓“日日贸易”。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媒体播放器iPod,每台售价为299美元,美国获得设计、专利和营销收入133美元(其中苹果公司得到80美元),而日本东芝等公司得到93.39美元,中国仅得4美元(其中组装费3美元)。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9月7日发表该基金会成员林和立的文章认为,中日两国经济的共生关系也许会促使两国政府采取合理措施解决主权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一些政治家追随美国实施敌视中国的政策。周恩来总理精心导演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实践。1972年2月下旬,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本政要,事前竟然一无所知,被称为“越顶外交”、“尼克松冲击”。在日本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9月25日率领日本政府代表访问中国,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签署并公布《中日联合声明》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远久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据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服部健治统计,中日贸易额从1972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663亿美元,扩大241倍,其中:日本出口从6亿美元增加到1240亿美元,扩大207倍;日本进口从4.9亿美元增加到1423亿美元,扩大289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从1990年到2009年,日本对中国贸易顺差累计达到1864.3亿美元,以对中国出口为特征的“中国特需”成为日本扩大“外需”、“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此伏彼起、经济增速普遍放慢,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G D P达到59303.93亿美元,超过日本G D P54884.24亿美元,2011年日本经济规模与中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GDP达到7 2 9 8 1. 4 7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 D P58694.7亿美元的124%。据日本《朝日新闻》介绍,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对日本出口所占比重已经从2011年的16.9下降至2011年的7.8%,包括进口额在内的整体对日贸易额也同样出现下降的趋势,目前日本是继欧盟、美国和东盟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但另一方面,中国对于日本却变得越来越重要。日本对中国出口占其整体出口的比重已经由2001年的7.7%升至2011年的19.7%。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提供的数据,2011年中日贸易额是日美贸易额的近两倍,日本对美国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7.4%降至2011年的不到12%。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中国出口额为1483亿美元,中国进口额为1946亿美元,中国贸易逆差达463亿美元。《朝日新闻》2012年9月12日刊登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已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如果两国在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剑拔弩张殃及经济,那么其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国与国关系,是两个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基石。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已经对中日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20日在母校名古屋大学发表演讲表示,自己非常担忧,在最坏情况下,日中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一、日资企业产销受到部分影响
在华日资企业已超过3万家,日本在华投资已超过美国投资,成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日本政府“购岛”闹剧已对日资企业产销造成部分负面影响。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5日刊登题为《日本清点岛屿之争带来的损失》的文章介绍,仅9月份在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销量,马自达汽车公司的汽车销量同比减少35%,丰田汽车销量减少40%,三菱汽车销量下降了65%,而德国宝马汽车销量增加55%。分析人士认为,若中日领土争端迟迟得不到解决,所有日本汽车制造商损失惨重,那么德国可能会一举超过日本,重新夺回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原定于9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日绿色博览会已被取消;自1975年以来,中日经济协会每年派日本商界代表团访华,日中经济协会9月24日决定,推迟日本商界领袖原定于9月25日对中国的访问。《日本经济新闻》文章指出,纪念仪式和访问的取消在经济界引起了广泛的不安,人们担忧日中经贸关系可能出现“政冷经冷”。
早在2005年,日本政府曾经渲染在中国投资有风险,指导日本企业把投资转至其他国家。但是,如前所述,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政府“购买”闹剧以来,日本一些政客和媒体再次鼓励在华日资企业转至他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利润,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但劳动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创造更多的利润;第二,中国有13亿多人口,正在成为世界最大市场;第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和供应链的主要环节,是世界最大“加工厂”和转口基地。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巴克莱日方首席经济学家森田恭平的话称,对大多数日本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中国仍是其制定增长战略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迄今多数在华日资企业“反应平静”,重申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日本经济新闻》9月19日援引日本优衣库集团人士的话称,中国是“巨大市场”,该集团将继续实行“以中国为轴心的亚太市场拓展战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丰田章男在9月2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强调“日中双方应互利合作”,日本企业重视中国市场的姿态不会改变。
二、人文交流特别是旅游业受到冲击
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从1972年的4万-6万人左右增加到2009年底的82万左右,占在日本外国人总数的31.1%。截至2011年5月,在日华人留学生总额超过11万,占在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的64.07%。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日本人和日本留学生也在增加。特别是两国相互旅游者急剧增加,2011年,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为130万人,赴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为350万人。据日本观光厅统计,中国游客人均消费16万日元,日本游客人均消费近10万日元。相互旅游者增加还增进了相互了解。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竞争也非常激烈。2011年瑞士产手表的50%被中国购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相信,未来3年中国游客将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中坚力量。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5日发表题为《代表团前去吸引中国游客》的文章介绍,各种成员的“精彩英国”代表团将在11月启动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旅游活动,以吸引中国消费者。一项估计预测,如果放宽签证限制,那么从中国游客手中多挣12亿英镑,到2020年将增至31亿英镑。
据日本政府观光厅介绍,2012年8月份访日中国人达19.3万,同比增加约90%。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组团赴日游批发商之一,中国康辉旅游集团为纪念中日建交40周年而赴日5万游客的计划已被迫中止实施,其所属全国220家公司、5500家门店停止销售日本旅游品、停止组团前往日本旅游。
据共同社报道,2011年,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中国游客是赴日的最大群体,游客总数达到了240.3万人次。2012年1月份赴日中国游客达2 5. 4万人,占赴日游客总数的43.7%。日本政府2012年7月30日确定了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日本再生战略”,其中提出,到2020年将访日外国游客人数从2010年的861万人次提高到2500万人次,日本政府尤其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游客寄予希望。日本《每日新闻》9月25日刊登题为《抵制赴日旅游令日本景点不安》的文章指出,如果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上述目标势必难以实现。
三、中日货币合作可能受到影响
2012年5月29日,中日金融财政当局宣布,自6月1日起在上海和东京两地市场启动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这意味着日元将成为除美元外首个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的主要货币。人民币与日元开始直接交易,不再通过美元中介,也标志着“美元之外”的货币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中日金融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不仅可以降低双边贸易的外汇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扩大本币结算、深化经贸关系,对中日相关各方来说是共赢之举,而且在美元、欧元不稳定情况下,中日加深货币合作,将对世界货币体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提升亚洲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3日报道,几家大型中资银行已取消定于10月9日在东京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以及相关活动的计划。香港《南华日报》10月4日发表文章认为,钓鱼岛争端影响金融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10月3日表示,中国和日本都是主要的经济推动力,动荡的全球经济承受不起中日两国因领土问题而陷入的争端。
四、中日和韩日领土争端将影响东北亚甚至亚洲合作进程
中日韩领导人于2012年5月13日在北京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宣布将于年内启动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三国经贸合作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中日韩经济和贸易占世界经济和贸易总量1/5,三国进一步明确合作“路线图”:尽早启动包括东盟成员和中日韩澳新印等16国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同时考虑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的倡议,从而加强东盟加中日韩(10+3)、中国加东盟(10+1)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大动力,从而掀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崭新的篇章。国际社会担忧,中日和韩日领土争端加剧将推迟中日韩实施投资协定和启动自贸区谈判进程。
应日方要求,中方同意野田政府特使、日本常务副外长河相周夫于9月24日至25日来华,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就当前中日关系特别是钓鱼岛问题举行磋商。日本某些政治家不要总是两面派和搞阴谋,必须正视现实,打消幻想,采取切实措施纠正错误,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为改善中日关系创造条件。
日本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和亚洲大市场。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2年4月至9月,日本贸易逆差约合2540亿元人民币,创下1979年以来新高,主要原因是对华出口减少,9月份对中国出口同比减少了14.1%。美国标普评级公司10月4日在谈到中日领土争端的影响时认为:“相较于日本经济,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受这场争端的影响,因为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不到其出口总量的10%。”该公司分析师根元直子(音)认为:“如果这场对峙持续下去并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这可能会损害日本的宏观经济,并在大范围内影响日本企业的信用评级。”《日本经济新闻》9月26日刊登日本国际战略研究所理事长田中均的文章指出,以首相为主的日本政治家必须考虑大局。日中关系不仅决定日中双方的繁荣,而且决定东亚地区的未来。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5%,亚洲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中国和日本已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将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