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VISA之争尘埃未定 外资入华或再辟蹊径
2012-09-25 11:24:43 来源:证券时报
编者按:8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称中国政府未对中国银联涉嫌垄断支付市场的裁决报告进行上诉,部分业内人士对此的理解是,中国将会向外资卡组织开放支付市场,维萨(VISA)和万事达卡
编者按:8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称中国政府未对中国银联涉嫌垄断支付市场的裁决报告进行上诉,部分业内人士对此的理解是,中国将会向外资卡组织开放支付市场,维萨(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有望进入中国建立转接清算网络,甚至发行只印有自家单标识的银行卡。 而这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测,鉴于中美双方仍在“银行卡转接清算是否属于承诺开放领域”上存在分歧,维萨进军中国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这场世纪争端最终将如何收场?业内看来,外资或以迂回的方式敲开中国转接清算网络的大门。
“维萨和万事达卡可能要进来中国单独发卡了!”面对WTO对于美国政府诉中国银联垄断国内银行卡支付市场的裁决,这一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
但实际上,离中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正式向外资敞开还有多久,也许维萨和万事达卡都没底。
8月31日当天,WTO新闻稿称,中国政府没有就美国政府诉中国银联垄断国内银行卡支付市场一案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对此,一方观点认为,这证明中国准备向外资卡组织敞开大门,维萨和万事达卡将可以入华单独发卡,打破银联的垄断地位;另一方观点则认为,因涉及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目前国内转接清算市场不可能向外资开放,这场WTO争端仍是维萨告败。
开放将经历长时间跨度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境内银行卡人民币交易的转接清算网络由银联单独运营,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发行外资卡组织的银行卡,需经银联同意,而且必须以银联、外资卡组织的双标识卡形式发行,外资在中国不能单独发卡。
因此,对于WTO的裁决,维萨和万事达都表示乐观。维萨中国区公关负责人刘婕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个更加开放的支付市场能让本地银行、商户及持卡人最终受益,维萨乐见中国能让外国支付品牌参与该市场,在国内监管框架下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8月31日当日,中国商务部对WTO新闻稿的回应,又令外资卡机构对“中国市场何时开放”没了底。据WTO专家组裁定,涉案电子支付服务属于中方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开放的“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部分涉案措施违反了国民待遇承诺,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对此回应称,中方对服务归类的裁决持保留意见,认为应在今后的案件中澄清该体制性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商务部的口径不难看出,中国不认为银行卡转接清算属于承诺开放的领域,由于相关服务涉及金融监管,即便开放也需要时日。
记者曾就此致电中国银联方面,询问银联如何看待WTO裁决以及未来是否可能向外资开放转接清算市场,银联相关负责人以事件已上升至国家层面为由,称不便发表评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在对外经贸争端中商务部主要是发挥协调作用,因为涉案电子支付服务属于金融服务,不在商务部主管范围内,相关行业决策还是需要金融主管部门作出,因此预计回应周期可能会较长。
按照WTO规则,中国可在60天内对裁决提出上诉,否则将视为裁决通过。梅新育称,在裁决通过后的30天内,有关争端方应向争端解决机构通报执行建议,如果不能立即执行,应在合理时间内执行,合理时间有45天、90天之分。换言之,中国政府执行相关开放程序的紧迫性并不高。
“专家组报告认同中国的有秩序开放原则,即使中国通报开放的安排,这个安排也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跨度。所以我预计,这场争端最后可能是中国提出一个妥协的安排,在一定周期内实施有限制的开放。” 梅新育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尽管WTO裁决银联存在垄断,并不代表外资卡组织能够马上进入中国单独发卡,监管部门会以十分审慎的态度部署开放步骤。
两种模式猜想
维萨自建转接网络的道路并未因WTO的裁决而畅通,但业界已开始了对维萨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猜想。
模式一:维萨与银联合资成立公司,或允许维萨入股,由此维萨可以使用银联网络。央行2005年下发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境外投资者可以与境内投资者共同设立支付清算组织,前者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不过,某国有大行银行卡部销售部负责人张越(化名)认为,维萨和银联的积怨难在短期内化解,因此该模式可行性较低。
模式二:维萨与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变相设立转接网络。“该项业务未来开放给内资应该是可行的,目前通联、支付宝完全有能力设立新的转接网络。”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前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林采宜表示,“维萨可以出资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建网络,维萨的国内卡就可避开银联网络。”
模式二也是支付业人士最为热衷讨论的。易宝支付创始人兼副总裁余晨也认同上述观点,支付链条可分为多个部分,维萨进入中国,很有可能会选择与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张越则表示,维萨很可能会先进入银行卡收单市场,再进入转接清算市场。
外资卡组织单独发卡,对商业银行带来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卡产业链条大致可分为发卡、收单、转接清算三个环节,对于发卡银行来说,选择与哪个银行卡组织合作,应完全出于自身商业利益考虑。在张越看来,银联和维萨反目之前,虽然维萨对银行的收费比银联高,但因为维萨的国际化服务水平更高,吸引了很多高端客户,这也是很多银行乐于为维萨发卡的原因。
“维萨为国际高端客户提供紧急补卡、当地银行预支现金等服务,美国运通卡则提供商务秘书服务,高端服务是外资卡组织的优势。”张越说。
张越认为,假设维萨获得进入中国的机会,维萨双标识卡将会恢复发行,甚至维萨有可能建立自己的人民币转接网络,发行VISA单标识卡,与银联分享跨行转接费这块蛋糕。
“金融安全”之辩
对于国内转接清算市场的放开,国内一个较为盛行的观点是,引入外国金融竞争伙伴虽然有助于提高国内金融服务的市场化水平,但转接清算信息涉及金融稳定安全,因此必须限制外资进入国内转接清算市场。
2005年央行下发的《关于规范和促进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转接清算是金融机构发卡、收单业务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转接清算机构是银行卡联网通用的重要纽带;目前中国银联是国内专门从事人民币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的清算组织,它可以制定由参与机构遵守的跨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处理的规范和标准。业内人士认为,这就从法规上认定了转接清算功能的重要性,以及银联的独特性。
“我认为‘金融安全论’是一个伪命题。”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前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林采宜向记者表示。
林采宜认为,所谓“金融安全”指的是账户信息安全,即持卡人的具体交易信息,包括姓名、账号、所购买商品及服务等,然而,这些信息只有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才有详细记录,转接清算机构只负责在银行间进行金融资产的清分、清算。“按照"外资进入国内转接清算市场威胁金融安全"的逻辑,岂不意味着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卡、收单也将威胁金融安全。”林采宜质疑说。
在林采宜看来,真正广义上的“金融安全”还应当包括转接网络的运营安全,“如果从这点出发,就更不应该仅有一家转接清算组织。”
“打个比方,如果中国移动在某区域的网络坏了,至少还有中国联通网络可用。”林采宜说,“同理,一旦银联某片区域出故障,那该区域银行卡交易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如果存在另一家转接机构,将可能降低风险。”
由于监管机构要求2015年全面普及芯片银行卡(IC卡),各银行和银联已进入换卡阶段,而维萨未来如果进入中国独立发卡,如何适应这一标准还是未知数。
(作者:蔡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