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首,各地产业数据相继公布。从南安工信部门获悉,2021年1—11月份,南安传统产业石材陶瓷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017.15亿元,同比增长约15.2%,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120亿元。
因同属建材产业的两个细分产业,在南安当地,石材和陶瓷被业界统称为石材陶瓷产业。近年来,面对产业转型阵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南安石材陶瓷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做大龙头、延伸产业链、推广智能装备等领域做足转型文章,走出了一条以转型带动发展的新路子。
舞动龙头
产业转型,龙头企业是主角。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水头镇为中心,南安石材陶瓷界密布着数千家中小企业。近年来,随着产业进入调整期,一些竞争力弱、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相继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具备规模、品牌和环保优势的龙头企业迅速脱颖而出,做大做强的态势十分明显。
南安石材协会会长王清安表示,和其他传统产业一样,石材陶瓷产业的转型,首先就体现为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一批龙头企业的壮大,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耦合链接,从而带动南安石材陶瓷产业链从拉长到增粗的裂变,推动了产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
2021年,在南安石材陶瓷产业1100多亿元产值中,由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产值约85%。这一比值,在4年前,仅在60%上下徘徊。在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公布的十强石材企业中,就有9家来自南安,康利、环球、溪石集团、华辉股份、东升股份、南星石材、新鹏飞石材、英良、鹏翔等南安石材企业进入榜单。
不仅如此,由于南安石材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集群效应,吸引了臻磊、大自然、瑞思等数百家从广东云浮、天津、河北唐山、上海等地迁移过来的石材陶瓷龙头生产企业或贸易商。
延长产业链
在石材陶瓷产业的转型中,一些企业从拓展产业环节、延伸产业链着手,寻找到发展契机。
在南安石材界,一直崇尚循环经济的鹏翔实业,从2006年创立以来,就致力于环保技术在石材领域的运营,实现了废弃石粉的合理综合利用,并进行再生石等制品的高附加值开发。
“我们每年消耗石材废弃边角料有6000万吨之多,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再生石英石、再生水磨石等多种石材延伸品。”鹏翔实业董事长王少芳告诉记者,石材产业的发展,绝不能走粗放式开发的老路。鹏翔实业从环保技术研发切入,对石材进行综合利用,做深做透石材废角料这篇文章,推动全产业发展走向可持续。
据了解,正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让鹏翔实业近年来异军突起,2020年成为南安石材产业的纳税第一大户。鹏翔实业的产品,也从普通的饰面衍生到了家具卫浴领域。
发展石材陶瓷机械,也是南安石材陶瓷产业延伸产业链的另一个方向。
走进南安万福控股集团车间,记者看到,矿山锯、切割机、打磨机……各类新型石材机械琳琅满目。“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如今拥有20多个大品200多个细分品类,客户遍及省内外。”万福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李煌明说。
万福控股、巨邦机械、海天石机、水南机械……如今的南安石材陶瓷产业内,一大批本土石材陶瓷机械装备企业相继冒出并崛起,形成一个“石材陶瓷机械企业矩阵”,壮大了石材陶瓷产业产值,也为南安石材陶瓷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持。
智能制造
工业变革,车间是主赛场。近年来,在石材陶瓷产业内,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点。
走进官桥的陶瓷龙头企业——协进陶瓷的生产车间,公司斥资6000万元引进的两条自动化生产线进入视野。据了解,过去一条生产线都要100名工人,而最新引进的这两条生产线只需50名工人,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生产也更高效。
“这种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仅烘干窑就有100多米,主窑更是长达266米,不仅缩减了用工量,而且产量惊人,一天能生产8000平方米。”协进陶瓷总经理林时迎称。
从南安工信部门获悉,经过最近3年的推广,当前,在南安石材陶瓷产业,超过七成的规模以上企业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
采用智能装备,不仅缩减了用工,产品质量也在跃升。以协进陶瓷为例,公司不断在研发上下足功夫,成为省内首家突破了“双零”制陶技术的厂家。该技术可以让板的强度增加,跟保温产品复合,也不易断裂,即便用在北方,冬天结冰膨胀,也不会轻易被拉裂脱落。“双零”产品的价格能比普通产品高15%至20%。
“智能装备在石材陶瓷产业的推行,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空间。”南安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智能装备的推广和运行中,南安还加大了产学研的融合力度。2020年以来,南安市相关部门、石材和陶瓷协会,联通同济大学、华侨大学等院校,强化校地、校企合作,为当地石材陶瓷企业采用智能装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