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泉州在集群化发展维度上有其无以比拟的升级思路。一直以来,泉州深度挖掘“晋江经验”丰富内涵,笃实践行,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陶瓷重镇”等14个“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和100多个国字号品牌,奠定了泉州工业的坚实基石,并于2020年在全省率先加入“万亿GDP俱乐部”。近几年来,借力“中国制造2025示范市”政策,以纺织服装、制鞋为代表的泉州优势产业技术装备全面赶超国际同业水平,为产业新增长积蓄深厚潜能,泉州产业集群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舞动品牌龙头 集结产业同频发展
年中,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02020.HK)披露2022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8%至259.65亿元,取代耐克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市场份额第一!与耐克、阿迪达斯同台较量,安踏实现了质的飞跃。
安踏腾飞的背后,是泉州千亿鞋业产业集群的集体发力。多年来,泉州充分发挥品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知名企业的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辐射小企业,带动大产业,推动产业链内百花齐放,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今,纵观泉州鞋产业链,除了终端的安踏、匹克、特步、鸿星尔克、361度等一大批品牌企业,更涌现出泰亚集团、茂泰(福建)有限公司、信泰集团、百宏集团等一大批优秀的鞋辅配套企业。晋江国际鞋纺城已成为全球运动鞋材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鞋材交易集散地,具备鞋原辅材料全品类一站式购齐及首站采购功能,荣膺“全国十大著名品牌市场”。可以说,正是完整的极具竞争力的鞋产业链支撑起了安踏、特步等龙头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绽放。
而泉州鞋业的发展是泉州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泉州坚持“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大树与小树共生共荣的“森林经济”现象,即,建立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动态管理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走主流市场,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产业链分工,找细分定位、找差异化竞争。通过舞动品牌龙头,集结产业同频发展,使得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一个又一个的千亿产业集群在泉州诞生、发展、壮大。且泉州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均为实体经济,大部分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占泉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九成以上,是全市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
打响区域品牌 规模效应上拓下展
在泉州,不但企业创品牌,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区域品牌的指导思想已经逐渐明晰,区域品牌不断打响,营造出1+1大于2的规模效应。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各县(市、区)都有明显的经济特色和优势产业,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泉港“石化基地”、惠安“世界石雕之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晋江英林泳装全国最大集散地、深沪“中国内衣名镇”、南安洪濑“中国童鞋之都”……一个个响当当的区域性品牌,让当地产业美名远扬,成为辐射福建省乃至全国、全球的专业化、区域性龙头产业。
通过规模效应的上拓下展,泉州千亿产业集群不仅成绩单亮眼,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0年,泉州纺织服装产量占全国10%;鞋业产业方面,运动鞋产量占全国40%、全球20%;石油化工产业方面,泉州市列入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之一;建材家居产业中,石材出口量占全国的35%;食品饮料产业中,糖果出口值约占全国1/4;工艺制品产业中,工艺陶瓷出口量占全国65%。箱包、休闲运动鞋、休闲服装、五金水暖器材、日用工艺陶瓷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赋能创新智造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泉州的产业集群中,不断上演创新智造赋能传统产业的精彩篇章。
“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将安溪县茶产业的数字化宣言带向太空;信泰集团的一款自动充放气囊鞋可充电,可通过App操控,还能智能监测用户状态;百宏聚纤科技实业公司的5G智能化工厂,AGV小车对生产链条各个环节进行交互、协作;华宇智慧经编生产基地指挥控制中心,超大屏幕上显示着几百台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这些生动的场景,无不映射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未来可能,更为泉州的产业集群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多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绘就19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加大研发投入,突出工业企业链条化创新体系建设,赋能产业高质量升级,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以品牌之力润泽,以创新赋能,厚植产业发展的生态链,泉州跑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加速度”。当前,泉州正大力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园区提升工程、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等,营造协同配套产业新生态,拓展集聚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约集聚,培育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10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
本刊记者 蔡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