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埕·竹溪里宛若仙境
“竹木+陶瓷”制品《敦煌果盘》
瓷配套产品《桃花记》
石牛山观竹海
“不可居无竹”,竹节竹品映风骨。在德化乡村,房前屋后,或是家中摆件、食品、用品,常可见竹子的身影。德化县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竹林面积约26.43万亩。近年来,德化县立足竹业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县目前有竹木加工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1.5亿元。
以竹为品 助力乡村振兴
漫步赤水老街,街边的商店随意地摆放着各种精美的手工竹编制品,古朴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村民坐在店门口,用长长的竹篾编制着竹篮、竹筐、竹椅。村民陈慧莲说:“我这家店已经开了十几年,现在到九仙山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来到店里,看到手工竹编产品都很喜欢,常常会买一两个带回家。”
竹子浑身都是宝,赤水镇毛竹林面积约1700亩,一年下来竹笋、笋干也可以为村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据了解,赤水镇每年可产竹笋干约20吨,年创收近百万元。
在不久前的全县工作会上,雷峰镇李溪村更是被授予“2023年度德化县特色现代农业丰产毛竹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村书记陈华焱告诉笔者:“经过锄草抚育、拉沟施肥、合理采挖、配套完善竹林道路建设等现代经营措施,如今毛竹林已从原来的平均立竹量每亩不足60根、平均胸径只有5厘米,提高至每亩220根以上、平均胸径8厘米以上,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据统计,李溪村竹林面积约2163亩,其中丰产毛竹林培育基地面积830亩。2023年丰产毛竹林培育基地生产3万多根商品毛竹,年产值820元/亩,创收70多万元,大大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
据了解,2023年,德化县开展毛竹林基地建设10个、面积超1000亩、补助合计39.2万元;新建竹林道路10.4公里、补助合计14.27万元。
以竹兴业 融合“破圈”发展
“我们公司的竹炭锅首创以竹炭基材料打造,是‘大健康’产品,填补了目前高端厨具行业的空白。”福建华夏金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林小娃告诉笔者。为保护矿产资源,促进国民企业健康发展,华夏金刚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研发新型材料,升级传统家用品和商用的烹饪器皿,提升华夏金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2022年10月研制成功“一种竹炭锅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的发明专利,随后在2023年12月又推出了迭代“一种将竹炭和石墨与陶瓷釉结合的烹饪器皿”的发明专利。竹炭锅原材料采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毛竹,经900度以上高温焙烧、碳化、精炼制作而成,替代了原陶瓷产品不可再生的高岭土,实现厨房用具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变。竹炭锅的研发技术突破了陶瓷产品绝缘性能无法直接导磁传热的缺点,扩展了陶瓷产品在电磁炉上等其他应用场景。伴随竹炭锅的广泛推广,竹炭原料的消耗带动了德化本地竹产业的发展。
在福建省德化八浪茶艺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正在研发新产品,该公司以陶瓷产业链配套开发生产竹木及其他进口材料的新中式桌椅、展示柜、博古架等家居用品。笔者在现场看到一款名为“桃花记”的竹制品,样式精美,可供放置陶瓷茶具,结合竹子本身散发出“淡泊”意境,提升茶室的雅趣和品茶的乐趣。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该产品为去年10月份的爆款产品。“过去我们主要生产竹木制品,近几年也生产一些‘瓷配套’产品,今年打算看看在竹木和陶瓷融合上能否有新的突破。”颜庆传董事长说道。
近年来,德化县竹产业紧盯巨大发展潜力,大力实施“竹木+陶瓷”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知名陶瓷品牌、电商平台的合作,做强生产、做精产品、做优品牌,不断提升竹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以竹促游 刮起“竹林风”
去“南埕·竹溪里”拍照打卡,成为去年下半年德化县周边游的热门话题。竹溪里坐落于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南埕镇南埕村时光田园综合体花海漫境内,周边有淳朴秀丽的小镇田园风光和传统农耕文化,山水相依、彰显乡土韵味,置身其中,颇有“世外桃源”之感。竹林面积约15亩,与周边樟树、溪水、田园等生态资源完美融合。“竹溪里旨在以竹为景、以溪水为依,打造集竹林观光、乡土休闲、农旅体验、山乡人居、度假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打卡点。”南埕镇干部郭玉墘告诉笔者。2023年以来,该景点吸引游客前往打卡拍照2万多人次,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和收入。
距离竹溪里约10来分钟车程便是德化县4A级景区石牛山,境内有毛竹林上千亩,绵延数百平方公里,乘坐缆车,放眼望去,秀姿万千的翠竹一碧千里,自然成画,形成“观竹海”的盛景,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德化县以陶瓷、竹林等本土特色挖掘旅游资源,实施“文旅提升”专项,2023年30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全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获评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