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通过航路将中国与南亚,北非,欧洲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带回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文化。
700多年前泉州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其为“光明之城”,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泉州绝对值得你去一次!
多种文化交织 各种信仰共存|泉 州
泉州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当然不可能短期之内深度体会,因此本篇仅仅从宗教信仰文化这一侧面,为各位安排一条泉州市内游览路线,感受泉州的文化和历史。
为什么从宗教信仰这一侧面感受泉州?
自古以来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繁荣的城市中混居着来自中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人士。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为表达对神的敬意,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无比精美的庙宇,很多屹立至今。
泉州不但有国内传统的佛教,道教,文庙(儒家),武庙(关(岳)帝庙),有我国沿海地区信奉的妈祖(天后宫),还有自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的伊斯兰教等等,多种文化交织,各种信仰共存。
参观寺庙古迹,不但可以体会不同文化的信仰差异,了解泉州历史发展的过程,亦能体验各种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览路线亮点:
1.精选宗教景点,均为泉州特色古迹。
2.景点集中,步行参观,游览健身两相宜。
3.一次领略6种不同信仰文化的差异
4.一路品尝多种闽南特色小吃点心!
PS:全程大约8~9公里,耗时约6~7小时,请各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强度。
1.开元寺(佛教)
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有哪些看点?
寺庙里拜庭两旁古榕参天,依次排列着各个朝代的石碑石塔,仿佛在诉说寺庙的历史。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经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以应桑开白莲之说。传说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
东西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
藏经阁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
2.元妙观(道教)
元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初曰白云庙,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
清末以来屡遭破坏、占用,日渐废圮,至“文革”中毁坏殆尽,1996年,政府规划10亩地,用于元妙观的复建。
有哪些看点?
元妙观建筑石雕及艺术装饰十分精美!三清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六根高3.2米、直径0.84米的雕龙石柱,十分精美。东西外墙八个石窗和殿后五面墙壁分别嵌有雕刻了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砖雕。殿顶共有飞檐九条龙脊,脊上雕有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和各种道教饰物,独特具匠心。
3.承天寺(佛教)
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在五代时,此地为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
有哪些看点?
寺内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经幢。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生池”,池旁有两座“飞来塔”。关于这两塔的来历,也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当年有一名台湾游方和尚双手托着两座塔,四方化缘。一天,双塔不翼而飞。后来佛祖托梦给他,说他只有找到宝刹,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双塔方能回归。后来,这位台湾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禅寺后,到该寺定居。不久,果然双塔飞来,耸立在大雄宝殿前,由此取名“飞来塔”。
4.文庙(儒家)
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市主要文化古迹之一。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有哪些看点?
府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
5.清净寺(伊斯兰教)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也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有哪些看点?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
著名的《哈尔迪斯》也被称为“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言论录里,有一句涉及了中国。这句圣训太特殊且太著名,所以它在阿拉伯世界及西方诸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前往求之。”于是,在唐初就有穆圣门下的四位大贤来唐传教。四大苏哈卜中,大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
高大的大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你们当以易布拉欣的立足处为礼拜地。”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奉天坛遗迹,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临涂门街的南墙全长23米,而透过八个长方形高大的窗,街上人们可望见里面。明万历碑记称,奉天坛立的巨大花岗石圆柱一十有二,象征着农历12个月。
6.通淮关岳庙(关羽/岳飞)
通淮关岳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 (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正殿称“武成殿”,祀三国关羽和南宋岳飞,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右为“三义庙”祀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旁祀诸葛亮。左为“崇先殿”,奉祀关公三代先祖。今日三殿并峙,形成结构对称庙宇壮观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 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丰富。
7.天后宫(妈祖)
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
有哪些看点?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