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泉州的“文武尊王”信仰

2015-05-19 16:02:19 来源:泉品-泉州晚报

泉州人对“文武尊王”的信仰崇拜一说始于宋蔡襄建洛阳桥自商丘移香至泉州,一说始于明代中期。“文武尊王”即为唐代忠臣张巡、许远,新旧《唐书》皆有传。在泉州立庙奉祀的庙宇有近百座,如胭脂巷双忠庙、下孝友文武王公宫、后城九史巷文兴宫等。

张巡,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省)人,开元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汜县),抵抗安禄山叛军。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移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坚守数月,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睢阳失守,不屈遭害。《唐书》本传云: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宋文天祥作《正气歌》有句“为张睢阳齿”即记此事。与部下姚訚、南霁云、雷万春等被害。

许远,唐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字令威,安禄山叛乱时,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为官处世精干,为政清廉。至德二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数月后兵粮俱尽,城陷,被执送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时被杀。唐大中时(公元847-860年)图张、许等人于凌烟阁,唐时立庙睢阳,岁时致祭,号曰“双庙”,历代皆奉祀之,追封侯、王。泉州明末爱国志士洪承畯有一楹联赞曰:“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睢阳保卫战名垂青史,悲壮卓绝,众多英豪视死如归,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大片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也使江南人民免受战乱之苦。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自在人心。自移香至闽南地区后,“双忠”信俗就在泉州民间广泛流传,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双忠信仰传播至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各地。“双忠”信仰的广泛传播不仅仅是老百姓希望忠臣名将死后英灵尚存,可以保佑一方平安,更有以英雄的爱国情怀和千秋正气激励后人的意义。它是寓爱国于信俗的精神崇拜,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思想寓于忠烈偶像的精神崇拜。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