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港区石化、粮油、物流等主打产业集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加快产业集聚,泉港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深化政策纳才、激励自主育才和搭建用才平台,为泉港构建多元化产业链、打造升级版绿色石化港口新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政策纳才
筑得美巢引“凤”来
近日,在泉港区人事人才服务中心,来自福建纳川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宋守荣在申报《泉州市高级人才证》。“根据你提交的人才信息,你属于《泉港区优秀人才认定标准》中第6类人才,可以享受区里每月300元工作津贴并可免租入住人才公寓。如果你愿意在泉港购房,还将获得2万元的购房补贴。”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林锦峰细致地为宋守荣讲解人才政策。“这么好的政策照顾我们这些‘新泉港人’,我可以更安心在泉港工作了。”宋守荣说。
为吸引各类人才集聚泉港,该区着力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编制《泉港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优秀和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泉港区优秀人才认定标准(试行)》、《泉港区2013年度优秀和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和《关于实施“新泉港人”战略的若干意见》等10多份相衔接、相配套的人才扶持政策,以津贴奖励、购房补贴、创业启动资金、科研经费资助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吸引、用好、留住优秀和紧缺专业人才的环境。今年,泉港安排博士后工作站、人才招聘、科技奖励、文化专家团、基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补助等各类人才专项经费达325.4万元。
泉港致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出人才政策用房,每套面积9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享受这项政策的除符合《泉港区优秀人才认定标准》规定的六类优秀人才外,还包括区紧缺急需专业的“985工程”、“211工程”本科毕业生和纳税额200万元以上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技术骨干,对首次租住人才公寓的以上对象,免收前三年租金。
自主育才
打造人才培育“蓄水池”
日前,在福建天线宝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公司正组织新进员工开展食品生产技能培训。该公司认证专员王晓璇告诉笔者,这批员工经过一个星期的技能培训并通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核后,人均约350元培训费用将由政府财政买单,补贴给企业。
人才的获得,既要靠引进,还得靠自主培育。泉港在外引人才、借船出海的同时,还信奉“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理念,“人才培育”的戏码越唱越火。依据《泉港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泉港去年启动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培育100名具有高级职业经理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今年泉港成立首个省级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计划每年培训5名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1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另外,泉港还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用5-10年时间,遴选5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10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10名中小学名校长;组织走访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等院校,洽谈组建“定向委培班”和产学研校企对接等方面的合作。
人才的培育离不开育才主体的建设。泉港实施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福大石油化工学院、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国家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福建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泉州市(泉港)石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等“两院三中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在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检测检验、国际贸易质量鉴定等方面培育储备人才,打造石化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其中,石化学院首批化学工程与工艺、新能源与清洁生产等4个专业200名学生已招收入学;石化研究院总投资1000多万元,已入驻10家化工项目研发团队。
平台用才
“进其才”更要“尽其才”
平台是集聚、使用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力。泉港区实行“三共四促六作用”人才工作模式,着力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对接、促进人才作用发挥、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加快创建“石化产业人才聚集区”。
项目入驻前,专家先把关。近年来,泉港区探索推行项目准入专家评审机制,制定《泉港区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邀请石油化工、环保、新材料、港口物流等12类143名专家,成立泉港项目评审专家团,为企业项目准入评审论证、把关献策。“依托项目评审专家团对入驻项目,从产业政策是否许可、土地规划是否合理、工艺技术是否先进和环保安全是否可靠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严格把关,并形成评审情况报告,作为区委区政府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凡是没有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不得入驻。”泉港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泉港石化中下游企业吸引了1000多名优秀人才,但因户籍、档案等传统人事制度制约,大部分人才仅服务于所属企业、院所或机关单位;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引人才难、留人才难,制约着企业科研创新。为此,去年以来,泉港积极搭建人才助推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先后联系、聘请200多名省内外石油化工、节能环保、高分子材料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组建成立并做大做强“专家服务团”。泉港将专家名单和相关资料发送到各企业,企业可根据需要直接与专家联系,也可填写《专家服务团服务项目需求申请表》,把难题反馈到区里,由区职能部门推荐相关专家提供服务。一年多来,泉港“专家服务团”已为当地100多家石化中下游企业提供合理性意见建议“金点子”350多条,帮助开展项目论证78个,解决技术难题69项,筹建2个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基地。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庄子瑜 朱冬阳 刘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