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鲤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居全市前列。但这一骄人的成绩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研发投入偏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面对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巩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再造鲤城的经济驱动器,成为鲤城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繁华下的隐忧
高新技术产业难题待解
前有“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美名远扬,后有光伏太阳能发展迅猛,作为鲤城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出一派勃勃发展的生机。而以海天轻纺、鸿星尔克等为代表的传统鞋服产业依靠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在“传统”的躯壳中注入了“创新”的灵魂;“四轮一带”拉动的一批工程机械配件企业在国内唱响了鲤城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鲤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多元拓展的良好发展势头。但在“盛世”的繁华下,危机也相伴而生。
受制于欧美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政策,95%依靠外销的鲤城光伏企业出口欧盟的产品量至少下降了20%。而传统产业虽然依靠科技改造获得了新生,但很多长期存在的产品雷同、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获利能力低等问题,也正逐渐蚕食传统产业的生命。
此外,鲤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软硬件”短板也日益凸显:土地紧缺、人才匮乏、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只有认真面对和排查这些“隐患”,才能真正为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扫清障碍,铺就坦途。
困境中的奋进
全方位多举措解创新困局
针对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鲤城提出要遵循“拓展、提升、集聚”的思路,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将鲤城区打造成为海西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今后,鲤城将推出公共服务、品牌战略、融资体系、产业集群、人才引进等全方位、多角度举措,为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装上“助推器”。
公共平台铸就区域创新体。鲤城区将加强泉州鲤城高新区内的电子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动泉州高新区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两大服务中心”尽快挂牌运作,增强技术孵化、创业服务、产业集聚“三大功能”,进一步提升已有的1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合作深度,强化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及10个省级工程、行业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
品牌战略成就创新鲤城。该区将从国家级高新区品牌、产业(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多个层次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等载体宣传推介力度,塑造鲤城光电信息产业整体品牌。
金融改革充实科技钱袋。该区紧抓泉州市获批全国“金改区”、全省“综改区”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推进企业改制上市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增加科技投入,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省、市等各级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集群发展主打“合”字牌。鲤城区将全力加速高新区专业化产业集群发展,做实做大太阳能光伏、微波通信产业、物联网等相关产业,打造特色产业群体,延伸优势产业链。同时,鼓励太阳能光伏、机械汽配、纺织鞋服等重点领域组建更多的产业联盟,以此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引进培养构筑人才高地。鲤城将推进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多形式结合,吸引大批企业家、科技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技术工人落户鲤城,构筑人才高地。引进或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一批城区主导产业尤其是光电信息产业急需的高精尖技术创新人才。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企业与学校联办的形式,定向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和储备专业化技术工人。
(作者 李诚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