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棵树,枝繁叶茂,为故土献上一份绿荫。
他,是一滴水,也要流到家乡,滋润那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带头人邱仅生,他的名字,像它的企业名声那样,一年年响起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着。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泉州市唯一一家特级施工企业。从一家小小的乡镇建筑社发展成扬名四海的国家建设部的特级资质企业,闽南建工董事长、泉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邱仅生不断书写着书品牌传奇。
勇敢担当,赢得企业“第一桶金”
1977年,闽南建工只是惠安净峰乡一个小小的乡镇建筑社,仅靠少数几个人揽些泥、木、石工等零星修缮活儿来维持生计,企业几乎处于崩溃状态,办公室是用竹子搭建的平屋,流动资金仅有160元,人员包括社长在内只有5人,且负债5000多元,当时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也只是1-2元,面对这样的窘境,当时乡政府准备把它撤掉,但此时35岁搞木工的邱仅生站了出来,接过“烂摊子”,当时,他考虑的仅是如何发挥当地传统的石匠手工艺优势,让大家脱贫。
虽起步于惠安,但是邱仅生的第一桶金却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远赴海南得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邱仅生从朋友口中得知,海南岛石头多,但当地人不会开采。他意识到这是个机遇,当即率人考察,并在第二年组织了1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奔赴海南,很快在海南打响了“惠安人”的名声,挖到了企业“第一桶金”后回乡建了工厂、添置设备。
迎难而上,逆境中迸发光芒
1979年,在事业起步的时候,邱仅生又瞄上了深圳特区这个大市场。创业初期,闽南建工好不容易接到建设西万宾馆400万元的承包合同,却因没有资质被要求停工,这时,大胆的邱仅生请来了原省建委负责资质审查的同志现场办公,看到邱仅生领航的企业样样都行,建委的同志破例给他开了一张三级资质正在审批中的证明。从此,资质成了邱仅生的最爱。
在困难面前,邱仅生没有停止向上攀升的步伐,闽建人更没有被吓倒,他们在逆境中砥砺前行。资质要提升,人才是关键。邱仅生不惜血本把当地子弟送到高校学习,1987年企业资质晋升为三级、1992年二级、2002年一级、2005年特级、2012年特级新资质顺利就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闽南建工走上了腾飞的大道。
审时度势,果断转变发展战略
晋升特级资质后,邱仅生充分把握和发挥特级资质的优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扶持建筑业“走出去”政策,全面实施“机制、管理、资本、人才”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立足老市场,拓展新市场。目前闽南建工已形成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市场、以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以烟台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市场等四大市场板块,成为福建省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外向型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公司完成施工产值70亿元,其中开拓省外工程45亿元,占施工产值64%,回乡纳税1.06亿元,占惠安县建筑业回乡纳税的“半壁江山”。
饮水思源,心里总是揣着人民
他的成功,靠的是哪样法宝,用的是啥良方妙药,用他的话回答已是再明朗不过。“不是我个人本事,是党和人民相信我,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红花应有绿叶衬,功劳归全体职工”。“大家相信我,选我做经理当代表,支持我的工作,关心和体贴职工是我应尽职责”。这是他发之肺腑在公司大会小会最经常说的一番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为自己定了四个“事必躬亲”:退休老职工逢年过节,一定要亲自登门拜访慰问;职工生病住院,一定要到医院探望;长期卧床不起的同志,只要有空,就一定要去探问安慰;职工家庭操办红白喜事,一定去探访。
在当人大代表这几年,他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建议,并主动配合协助政府筹集资金,建设镇区乡村道路、医院、路灯、学校、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成立净峰慈善分会共达7700万元。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灾时,邱仅生连夜召开紧急动员大会,迅速行动,紧急动员100多人组成“支援灾区建设突击队”,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奔赴灾后重建第一线。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级大地震,4月29日,邱仅生在公司总部主持向雅安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募捐大会,并带头捐献1万元。公司及下属分公司、项目部共捐人民币120多万元(不包括分公司、项目部在工程所在地的捐款)。据惠安县民政局当时统计,公司捐款数额占全县50%以上,这是继2008年汶川地灾后公司勇当社会责任又一充分体现。
回顾品牌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邱仅生怀揣薄资,白手起家,让闽南建工的美名远扬国内,他的身上深深烙印着爱拼敢赢,自强不息的闽南精神。邱仅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像他所从事建筑业的建筑物,日夜在崛起、高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