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产业链 光电龙头补上产业短板
2013-08-15 15:10:14 来源:泉品——泉州晚报
近来,泉州光电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上游产品向台湾、韩国等地送样,这对泉州整个光电产业来说还是“头一回”。随着上游龙头企业的强势入驻,我市光电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竞争力不断提升。
最近几个月,泉州光电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上游产品向台湾、韩国等地送样了,这对于泉州整个光电产业来说还是“头一回”。而在此之前,本地企业都是从台、韩等地单向地购进上游产品。如此大的改变背后,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正是随着上游龙头企业的强势入驻,我市光电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竞争力不断提升。一个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特大产业集群,对于泉州光电来说将不再是梦想。
单项工艺
领先台湾同行
作为LED产业的最上游,优质的蓝宝石衬底在市场上十分紧缺,其成本约占LED芯片总成本比重的10%。“在衬底生产中,有一项衡量长晶技术的专业指标,叫掏棒力,也就是从一定量的晶头里可以掏取多长的晶棒。按照现在的技术,一颗30公斤的晶头,能掏取的合格晶棒平均长度超过900毫米,而台湾比较好的企业也才750毫米左右。”位于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内的三安光电总经办林主任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最新的技术亮点。
“在同等质量下,三安能比台湾同行节约20%的成本,这也是台、韩等区域的企业尝试使用我们产品的原因所在。”林主任介绍,近200人的研发团队,能够让三安保持持续的创新力。据了解,作为一家LED芯片和外延产品总产能居全国第一的上市企业,三安已拥有100多项技术专利。
三安的优势,恰恰是泉州光电产业长久以来的短板——“缺芯”。泉州已有的100多家光电企业,主要分布在封装、应用等中下游环节,上游的衬底、外延片、芯片很少涉足。而后者约占行业利润的70%,前者只占到30%。从事LED照明应用生产的泉州美菲照明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江河颇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上游原料问题,该公司选择与拥有芯片研发技术的日本厂家合作研发,但公司发展仍受制于外企技术让渡程度。业内人士表示,产业链完善给区域产业最大好处,是能够保证中上游环节原料的稳定供给,减少下游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避免受制于人。
尝试以参股方式合作
龙头企业入驻的效应,除了结束泉州光电产业在上游产品领域“只进不出”的历史外,更为重要的是,以其强大的科技驱动力和市场号召力引领中下游企业,为泉州构筑一条良性发展的光电产业链。
连片的企业,整齐划一的厂房,忙碌的建筑施工队伍,来来往往的货车,紧张调试的大型先进设备……事实上,在湖头镇三安光电产业园内,记者已经亲身感受到“一个链条,上下配合”的产业生态。据了解,随着光电上游核心环节的三安蓝宝石衬底项目落地,信达光电、锦达、华瀚明、深圳来力普、东莞光劲光电等一批中下游环节的实力型企业纷纷跟进入园。
“在这里,我们可就近与上游的三安和中游的信达对接,不仅能节约不菲的物流费,更能就近得到三安与信达的技术支持。”中下游企业莱力普光电公司总经理方文俊说,这正是他们千里迢迢从广东东莞加盟至泉州的动力所在。
除了这样的对接方式外,还有更多的模式值得尝试。此前,业内曾一度传出三安光电将以自有资金与珈伟股份成立合资公司,从事LED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消息。日前,记者从三安光电总经办林主任处证实,双方现已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占地约300亩的珈伟光电项目,就选址于三安光电园内。“在市场同等条件下将优先选用三安光电生产的LED芯片。”参与方认为,本次通过参股方式与下游厂商合作,将是对LED产业链延伸的有益尝试,也能使技术得到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