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产业链抱团上新台阶
2013-07-09 15:27:05 来源:泉品——东南早报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莅泉作主题演讲。樊纲认为,经济放缓或是生产过剩都只是阶段性的调整而已,此外还就企业如何克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给出了建议。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莅泉作主题演讲。“大家都在提制造业的寒冬,不少企业甚至频频转向其他经营项目,其实应该更加宏观地看待现有的经济发展放缓现状。”樊纲认为,经济放缓或是生产过剩都只是阶段性的调整而已。除此之外,他还就企业如何克服劳动力成本上升,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给出了建议。
“以前也曾参加过几场经济学家的论坛,可是唱衰者居多,像樊纲教授如此提振信心的看法实属少见。”与会的晋江某鞋企负责人林先生说。当天的第三届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鞋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还有来自省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及省级鞋业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参与座谈。
泉企要适应GDP放缓速度
“中国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需要解决8亿劳动力就业问题,这其中还有将近一半是农民,70%以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樊纲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劳动力在沿海城市待不住,很多都回到老家。“农民工早退”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必须大力发展各行各业。
樊纲教授说,很多企业看到经济增速放缓就盲目悲观,其实这只不过是全球经济的整体放缓,对于前十年GDP增速超过10%,一直处于通胀过热发展的中国市场而言,如今GDP回归到7%至8%之间是最合适的速度。全球经济还需要好几年才能走出低谷,不能老拿以前过热的状态来对比现在。泉州制造业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速度,如同炎夏过后必有凉秋一样。企业需要对市场有信心,更要学会适应年增速从40%到20%的回落。
并没有所谓的夕阳产业
“经常有人问我:现在应该发展哪个产业?哪个产业更有前景?”樊纲说,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现在中国的哪个产业都好,没有夕阳产业。有些行业出现的所谓“不好”,只是此前发展过热,过度引导,导致过剩的个别产业,例如钢铁、水泥及泉州的鞋服行业等,从未来的眼光来看,这些都还是好行业,人们依然需要穿着,城市依然需要建设,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樊纲说,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内需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其中最大的差距在于,像美国等成熟市场,他们的消费者大多是以新换旧的需求,无论是住房或是车辆及穿着。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里,却是从无到有的发展,市场容量非常大。“年前,我在国内旅游景点观察到,不少游客穿的还是平常的休闲鞋。在国外很多国家里,干一件事必须要有专门的鞋服搭配,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方面的需求还将被持续点燃。”樊纲说,当然,必须看到其他新兴市场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日益成为国内不少制造业的竞争对手,不过别忘了,那些国家本身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等待满足,他们同样也是中国企业的客户。另外,中国制造业在发达国家也依然很有市场。全球经济危机到来之后,欧美等地的国际买家对于价格更为敏感,泉州企业生产的大多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及品质优势未来依然会成为吸引国际买家的理由。
必须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一切都好,市场也在,可是我们面对的问题依然很大。”樊纲认为,对于泉企制造业而言,成本问题依然是个考验。必须看到成本上升无法避免,怎么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要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怎么理解呢,首先要明确工资与劳动力成本的概念。工资是针对人的收入,工资是要上升的,比如1000元到3000元的变化;而劳动力成本是指单位产品使用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这是两个不同概念。一个人拿1000元月薪可以生产100双鞋也可以生产200双鞋。因此,即使工资上涨,如果劳动力成本能够下降,企业依然会有市场竞争力。
“前几年有些企业把新厂建到越南,因为当地工资是泉州等地区的四分之一,可是新厂设立两三年之后又搬回来了。为什么搬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虽然工资是我们的四分之一,可是他们干活的效率却是我们的十分之一。”樊纲说,除此之外,还有产业链的问题,像泉州的鞋服等企业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想修改设计,几个电话之后很快就能完成,可是在越南等地却很难,因为那里的上下游是断裂的。“上下游产业链是我们的巨大优势,要如何抓住优势,取决于生产力能否提高。员工的工资总是看涨的,如果员工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可是生产力却未达到中等,那企业就完了。”樊纲提醒泉企,与其抱怨成本过高,不如提高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提高在前,收入提高在后。
专业化坚持才是竞争之本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生产力呢?樊纲给出的建议是专业化竞争。根据经济学的规律,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逃不脱的定律。惟有专注、专业、坚持才是核心竞争之本。
他认为,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逐步积累。在此过程中切不可三心二意,最忌动不动就盲目转产。比如国际米兰等地,他们对于国际潮流的引领并不是因为他们现在有多厉害,而是他们坚持了几代人积累铸就的。德国有些企业,可以几代人专做一种螺丝,法国可以几代人只经营一个葡萄园。长期的专注与坚持才能铸就真正的大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了几十年的泉企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急躁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并不是我们的专利。”樊纲说,做实业时,若有人说一个行业好时,千万别盲从,因为很可能一窝蜂上去之后,就把那个行业搞坏了,例如此前的光伏产业等等。所以有时做企业还是需要一股“傻劲”,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低头关注自己所擅长的,并且钻研下去。可以预见,今后三十年只要制造业够专注,中国制造品牌的创新能力、国际地位肯定能上一个台阶。
■相关链接
樊纲: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经济学权威杂志《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