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谋划跨国收购服装厂
2013-05-24 16:09:08 来源:泉品——东南早报
上周,泉州市2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前往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据介绍,服装产业目前面临巨大压力,企业主动谋求与全球资源的有效对接,利用全球资源促使产业链进一步升级。
上周,泉州市2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的近30人,前往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活动。有关人士介绍,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目前面临人口红利减少、综合管理成本日益上涨的压力,企业主动谋求与全球资源的有效对接,希望能够利用全球资源,使服装产业链进一步升级。记者采访了考察团的部分成员,他们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提供了当地经商环境的不少有用信息。
柬埔寨
缺工苗头初显现
去年,福建峰达轻纺已经把一个加工厂设在了柬埔寨,考察团一行这次便专门去参观了这家工厂。“目前这个厂已经有1000个工人,不用包工人食宿,发展情况比较好,听说公司的潘总已经打算把该厂附近的两个厂房也租下来,继续扩大产能。”考察团团长、格林集团董事长赵建河说,在柬埔寨,工人每月固定保本工资是80美元,为了鼓励生产,一些企业会采取“计时+计件”的方式,在规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了规定的产量之后,额外的产量另外给予奖励,“此外,还有满勤奖10美元、交通补贴7美元,总体来说,一般工人的平均工资能够达到120美元~130美元”。
其他成本方面,赵建河提到,柬埔寨的电费是每千瓦时0.22美元~0.25美元,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很多企业自备发电机,自费发电的成本大概是0.35美元每千瓦时,厂房租金一平方米是0.25美元左右。“从显性成本来看,这些生产成本都比较便宜。但隐性成本很多,比如产业链配套不全,产品做好之后到报关清关要有10天准备期之类的,这些时间成本都很难具体量化。”他说。
目前,柬埔寨的服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当地有关协会介绍,柬埔寨有450家服装企业,多数由外商投资,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约100家,来自中国台湾的90家,来自中国香港的约50家。
赵建河戏称:“我们都特别羡慕那里的工厂,工人有那么多。”不过他也表示,由于这两年服装厂投资多了,服装产业工人已经开始出现稀缺现象。“在柬埔寨的华文报纸上,有很多招缝纫工的广告。”他还提到,在西哈努克的一家服装厂参观时,相关负责人说每个月给工人发工资的时候,都会发现有1/3的人员是新面孔。“在西哈努克设厂的话,用工比较不稳定,而且工人稀缺导致务工中介费的产生,介绍一个工人到服装厂工作,中介费用在5美元左右。”他说。
考察团成员还留意到,柬埔寨的技术工人稀缺。“听说当地中学,是不设立物理、化学课程的,这就导致技术工稀少,这方面的工人需要企业自己外请,可能增加一定的人工费用。”赵建河说,柬埔寨的服装厂在招聘中层管理干部上,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还是要请当地人来管理。
“不算正常的单休日,柬埔寨还有26个法定假期,法律规定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可以有18天带薪假期。这些都是要计入用工成本的,而且当地工人的作业效率比较低,据说个别岗位上3个工人才抵得上一个中国工人,这些都需要企业好好掂量。”赵建河表示。
孟加拉国
西服夹克是“空白”
泉州企业家去考察孟加拉国时,备感自豪。因为当地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就是由泉州人一手创办的。据悉,这家名为利德成的服装公司,今年的年产值预计达到1.7亿美元,企业创始人庄立峰1995年就看中了孟加拉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及孟加拉国产品在多国享有免税待遇的独特优势,大胆到孟投资建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庄立峰创办的利德成已成为该国业界的“领头羊”,主要生产内衣、童装和运动服饰,还为CK等欧美名牌代工。
“由于不缺工,且制造成本低,利德成现在的生产订单排到了2014年。”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说,“该企业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地设立了办公室从事品牌推广,研发和营销机构则设到了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多个城市,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施正植介绍,他已经不止一次去孟加拉考察了。据他了解,该国服装产业已初具规模,有5000多家服装厂,全国80%的出口额是服装业贡献的,每年200亿美元。
比起柬埔寨,孟加拉国的用工成本更显优势。“孟加拉每月基本工资是38美元,法定假期也没有柬国多,电费折算成人民币是每千瓦时0.55元,水费是一立方米0.2元。”赵建河说,虽然孟加拉的水电供应也一样不稳定,但成本要低得多。
更重要的是,孟加拉的服装产业工人熟练程度更高。“我在孟加拉一家服装企业看到的产品,质量一点都不比中国差,也承接了不少国际大品牌的订单。”赵建河说,在孟加拉国,服装加工厂拥有200~3000台的缝纫机,每月生产几百万件的衬衣不成问题。
泉州考察团此行还受到了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及出口商协会(BGMEA)的热情接待。“孟加拉国的服装业,大部分还是控制在当地人手上的,这个协会的成员也多来自大企业,实力很强。”考察团成员说,而且海外企业到孟加拉投资设立服装厂,产地证等等有关证件都要找这个协会办理,“在孟加拉国办厂,BGMEA设很多门槛难为外来投资者,企业要办20多种证件,最重要的有营业执照、免税仓库许可证等3种,否则就没有自主出口权。”
此外,孟加拉本国服装业的优势在针织服装,所以对于针织项目接纳程度不高。“不过,西装、夹克等其他服装生产项目,在该国比较稀少。”施正植说,在孟加拉国生产的另一个好处是出口欧美市场的贸易环境稳定,“尽管该国的政策可能也会存在不可控性,但是其机制相对公开透明,能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商机
当地工厂可被收购
在孟加拉国,施正植看到,一些服装企业引进的设备已经是目前行业最现代化的设备了。“证明该国的服装发展水平已经不低,泉州企业可以考虑将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服装生产放到东南亚地区,工序复杂的中高端服装制造业仍留在中国。这个转移的趋势,会持续多年,泉州企业还有机会,就看如何把握。”他认为,泉州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服装产业集群,适应市场的速度快,花样多,完全可以创新、升级产业链。
“我们打算在两国都开设工厂。”著龙国际董事长蔡著龙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打算,他才参加了这次的考察,对两国的服装业进一步地摸底。“当地有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已经六七十岁,没有人愿意接班,他们面临着持续经营的困难,找到这样的工厂,协商出合理的价格,我们就接手。”他说,这样的企业主其实只想要一笔“养老金”,价格会比较合理,而且工厂经营多年,有稳定的团队和班子,可以更快地对接当地的市场。“我们公司的经营范围已经从内衣扩大到了全系列服装,所以当地很多项目都可以洽谈。”他说。
蔡著龙表示,到这两个国家设厂,综合成本能够降低5%~8%,对企业更有吸引力的还有出口政策。“在中国生产一条成本10美元的裤子出口意大利,意大利征收12.5%的进口税。因为欧盟对柬埔寨成衣制品有关税优惠,同样一条裤子在柬埔寨生产,送到意大利后成本还是10美元。”他说,“考虑出口税负因素,企业的利润能够提高20%左右。”
“收购当地工厂,还包括收购工厂的销售量,这不是对泉州本地工厂产能的转移,而是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他说,公司预计今年7月就启动在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的工厂。
柬埔寨海坛制衣的负责人林先生的一句话,让赵建河热血沸腾。“他说,只要你们愿意拿出20年前创业的激情来东南亚投资,一样可以成功,更何况你们比当年更有经验。”他说,这一句话引发了考察团不少成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