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新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炉 泉州“国宝”版图向乡镇拓展

2013-05-06 16:31:39 来源:泉品——泉州晚报
  
 
  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日益临近之际,国务院近日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又带给泉州人惊喜:泉州共有11处文物入选新一批“国宝”。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新“国宝”的亮相,也进一步印证泉州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的地位。  
  与以往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大多集中于中心城市相比,此次的11处文保单位更具“乡镇”特色,如位于晋江安海的龙山寺、位于南安石井的中宪第、位于南安省新的林氏民居等,都处于乡镇。随着国家级文保单位版图进一步向文化积淀较深厚的乡镇拓展,泉州文物保护工作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 
  涉台文物占半数以上
  此次新入选的“国宝”中,清水岩、龙山寺、中宪第等重要涉台文物的数量占半数以上。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在此次“国宝”申报的过程中,我市突出泉州文物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一些涉台涉外文物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并积极申报,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这些重要涉台文物升格为“国家级”,将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两岸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载体。
  譬如,由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于清雍正年间兴建的南安石井中宪第就体现出浓厚的两岸情缘。相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时,在台湾采购优质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此次入选,对中宪第的保护与研究意义非凡。
  保护为主 适度开发
  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的第二天,记者走访了多处“国宝”。
  在鲤城区亭店杨氏民居,杨氏后人仍在此居住,庭院深深。据介绍,杨氏民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富丽堂皇并富有浓厚的闽南民居建筑特色。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
  从市区行车约45分钟,就可以到达位于南安官桥镇竹口村的五塔岩。五塔岩寺宇建筑依山就势,利用上下两个天然石洞,建造龙水禅楼和定光道场,犹如空中楼阁,别有风景。值得一提的是,五塔岩奇洞多,自成天然。《南安县志》也记载到:“灵水岩峰峦耸秀,中多石洞。”现存有五大石洞,虎空洞最大,洞内可容纳多人。
  呼吸着远离闹市的新鲜空气,探寻五塔岩的各类石洞,众人无一不惊呼,原来这是一处难得的旅游景点。相信伴随“国宝”名单的出炉,将吸引更多的游客至此。
  不过,“保护与开发”,历来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矛盾的议题。出宝阳认为,重保护,往往使得文物“藏在深闺”,而一旦开发,往往又可能会令文物受损。对于泉州的3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至其他文物,我市都将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并把这些固有的载体搞活,与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进行适度开发,让更多的人来感受这些国保单位的独特魅力。
  据悉,泉州旅游开发与文物资源的结合已有一定的探索。清源山、崇武古城等文物保护单位都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益。我市还充分运用府文庙作为古城核心区地位,常态性地举办拜孔子、送红蛋、传统文化朗诵等活动,把府文庙打造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而此次列入名单的安溪清水岩也成为我市重要的旅游胜地。
  文物安保安防待加强
  众所周知,古建筑一旦“人去楼空”之后,因为没人打理,往往残损得更快。此次进入名单的南安市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等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的保存现状往往令人担忧,在没有专人管理的情况下,个别地方还出现塌陷。这些建筑都亟待抢救保护。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此次名单公布后,全市国保单位有31处,数量大幅增加,文物类别也更多。对文物保护资金、安保、安防的投入需要及时跟进,特别是现在这种形式下,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抢救保护是第一要务,为此,安防和消防工作一定要及时跟上,以免留下不可挽回的损失。接下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将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对这些国家级文保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此外,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各级政府应积极制订区域或相应文物的保护规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