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更好把握“新增长”对接产业艳阳天

2013-03-29 09:23:55 来源:泉品——泉州晚报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在变革的道路上,泉州向来勇于走在第一梯队。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泉州经济的新增长点、新增长空间在哪里?“三维”对接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关于泉州新一轮发展的思考,正在相关部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心中酝酿。本报近日邀请政府部门,央企、外企、民企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为泉州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出谋献策。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新经济增长极
  我国发展的现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寻找泉州长远发展的空间出路也在于此。
  泉州经济发展中明显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指标落后的问题,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463.02亿元,占GDP11.4%,低于全省13.7%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023.69亿元,与厦门有较大差距;全社会R&D投入占GDP仅0.8%,低于全省1.26%平均水平。
  差距有多大,作为空间就有多大!当务之急,科技部门将支持园区所在地政府强力打造8个高新分园区,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要突出抓好科技招商,严把企业入园门槛,不能把高新区当普通经济园区来建。要做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打造科技小巨人,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在外部市场需求不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们还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尽快改变我市产业发展中大量产能集中于低端产品的现状,使有“实体经济引擎”之称的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当前,科技局正全力加快对接、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集中打造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希望为泉州企业提供最切合需求的创新服务。——市科技局局长 颜志煌
  完善产业链条  扩展发展空间
  当前,泉州产业集中在消费品产业,从大产业链角度,串联、整合、补充、提升泉州产业链条,形成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将为泉州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空间。例如我们的海洋经济空间大,但海工装备等产业很欠缺。要发展好海洋经济就要补上产业链条,降低成本,丰富产品,提升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完善产业链条,一方面要有所取舍,就是要根据我市资源禀赋,选择几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进行重点打造。另一方面要抓住关键,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和产业配套的“短板”,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政府要加大研发机构、政策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力度。
  完善产业链条,最终得落到项目建设上,这时就要靠投资。招商前,吸引什么样的资本,靠什么吸引是必须做足的功课。浙江省在招商前先确定每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再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分批、分目标跟进项目,合作洽谈时轻松亮出“家底”,成功率更高。做央企对接工作,要梳理清发展需求,策划好区域发展方案,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同时,政府应做好公共空间配套,让央企落地后能更快发挥效益。——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 王克思
  提升工业   培育集群
  去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0%以上。我认为,未来泉州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增长空间主要靠发展工业,工业的发展则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支撑。
  接下来,泉州应围绕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产业链延伸、配套、强化为重点,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塑造大品牌、发展大产业,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积极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变。
  在具体举措方面,首先是加强项目生成,继续实施市“五年千项”重点技术改造行动计划,今年年初,我们已征集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市级技改储备项目394项,并从中筛选出2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200项以上充实到今年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项目当中,实行动态管理,着重完善、延伸和填补我市产业链。其次是促进项目开工投产,我们将把推进项目开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管理、跟踪、协调和服务。此外,还要加大技改投资,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将持续实施,今年我市共安排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此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力度,营造全社会争先技改的良好氛围。——市经贸委主任 黄国富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