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泉州古迹名胜贤人 (连载十一)

2022-08-05 09:04:10 来源:泉州品牌发展中心

江口码头

      南宋地理名著《诸番志》的作者赵汝适为宋太宗八世孙,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提举泉州市舶司,宝庆元年(1225年)兼权知泉州,接着兼知南外宗正司。《诸番志》成书于宝庆元年,是他任职泉州时所写的一部关于海外地理与文化的专著,记录了与泉州有贸易关系的58个地区、族群、国家的状况,东至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国。

       在该书的前言里,这位宋室宗亲竟宣称,不了解海外风物是君子的羞耻:“山海有经,博物有志,一物不知,君子所耻。”到了14世纪初期,泉州还出现了依据亲自参与的海外探险写出的游记。至顺年间(1330-1331年),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经过内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阿拉伯湾、波斯湾、亚丁湾、红海、坦桑尼亚,于元统二年(1334年)返回泉州。至元三年(1337年)到至元五年(1339年)期间,他又出海远行。汪大渊的两次远航探险总共历时8年,航程数万里,到过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正九年(1349年),他出版了《岛夷志略》。

      汪大渊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最早的环球旅行(1492年)早161年。在西方“发现”东方之前,中国已经有了一种基于贸易和商业的世界眼光。这似乎意味着现代性——商业主义、文化开放性、信息物资的自由流动、成熟的官僚管理机制——有其“东方土壤”。然而我们看到,儒学本土主义在明代后迅速成为官方支持的意识形态,商业活动被阻挠,海外贸易被大范围限制甚至禁止,外来人口被镇压。那过于早熟的“现代性”仿佛灵光一闪,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泉州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港的辉煌,也只能由后人追忆了。

 

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江口码头位于泉州江海交汇处的法石港区,含文兴码头、美山码头等系列码头,内航沿江进城,外可扬帆出海,始建于宋代(10-13世纪),历代沿用,屡有修缮。

      江口码头作为古泉州重要内港——法石港所留存的两处沿江商业码头,是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繁荣的重要见证。

江口码头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是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

扫一扫关注林家乐博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古刺桐港出海口和晋江两岸为适应贸易运输的需要,曾布设一系列大小码头,石湖码头作为宋元泉州外港码头之一,与位于江口的诸多内港码头一起,构成了古泉州港完整的码头设施体系, 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的重要遗存和历史见证。

 

妈祖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与妈祖的圣神恩德,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

      历史:821年

      宗教:道教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一号

     介绍: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天后宫

      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
 

妈祖林默娘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古代和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圣。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妈祖天后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人类生命学探索者、生命管理导师林家乐

 

来源:《当代品牌》2022年第2期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