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泉州古迹名胜贤人(连载十八)

2024-01-21 13:49:27 来源:

      南京博物院所藏张瑞图行书苏轼《无言亭》诗大轴,为其典型中年风格,此作为绫本,纵193.2厘米,横46.5厘米。诗云“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张瑞图一生写过很多苏轼的诗文,名气最大的要数长篇《前赤壁赋》。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更受到苏轼的影响。《果亭墨翰·卷一》中记载:“晋人楷法,平淡玄远,妙处都不在书,非学所可至也……坡公有言:‘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假我数年,撇弃旧学,从不学处求之,或少有近焉耳。”张瑞图的行草书正是在深得晋人法乳后又有所“撇弃旧学”创新。此轴以楷带行、草,既见北魏笔法,又呈颜王风骨,峻逸劲力,其下笔直入平出,起止转折处多不作回锋,平实中暗藏险峻,因其技法精熟,行笔的节奏较快,故横、竖笔法中锋收笔处不经意的顿挫回腕,笔锋显露锋芒,常常按毫甚至到了笔肚,以使字形饱满结实。在行笔改变方向处,均以翻折之笔为之,棱角外显而不薄,增强了跌宕之感。除了线条的节奏和笔法上的露锋转折外,更显虚实的变化。在整体章法布局上,张瑞图更是匠心独运。将行距加宽,有意彰显一种疏朗,洒洒落落、粗细长短、字势的荡逸、字距的疏密构成了张瑞图独特的书风。故而,欣赏此轴却似给人以朗月荡心之感。

      张瑞图在小楷《读易诗二首》款中论及天启二年(1622年)他与董其昌的会晤有这样一段记载:“记壬戌都下会董玄宰先生,先生谓余曰‘君书小楷甚佳,而人不知求,何也?’”在董其昌看来,张瑞图的小楷水准至少当不在其行草书之下欤?以静者论,倘若以“钟、王”为范式的传统帖学基准来衡量,张瑞图的行、草书稍有“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的弊端,也许,董其昌的疑惑正缘于此。《明史》在论及晚明四家时,虽将四人并立“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但又认为“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应该说,仅就书法本体而论,说张瑞图不逮董其昌未置可否。

      林欲楫(1576-1662年),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晋江西滨人。生于明代万历丙子(1576年)十月(10月22日-11月19日)。故宅在泉州城内三教铺宅顶。林欲楫从政尽心尽职,视事礼部时,凡各省郊庙之役及祈欲、劝农、耕藉、幸学诸大典,均奉璋以从。还考定宫帏,克验西历,妙选贡举。为政清廉,杜绝苞苴。乞休居乡,则兴利厘弊,怜贫赈饥,缮修津梁,倾赀不吝,故其逝后,族中追念,尚不禁唏嘘泣下。林欲楫忠孝天植,事亲至孝。早年随父宦粤西,亲疾,割股以疗,刀瘢二寸许;亲殁后,每近讳辰,辄持斋,终其身犹一日也。林欲楫言则丝纶得体,直国史则笔削靡拘,为学根极性命,博综经史,曾奉召修《实录》。著有《易经勺解》三卷、《学庸注补》一卷、《道德经注》二卷、《水云居诗草》、《友清堂文集》等。

1

      林欲楫出生仕宦家庭。父林武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武进士,官终广西永福守备。长兄林欲栋,少称神童,万历甲午(1594年)、乙未(1595年)25岁联第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正卿、工部尚书,以赋性刚直、乐施予闻名于闾里。次兄林欲梧,荫授南京坐营都司。

      林欲楫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生性聪慧,读书过目成诵,下笔衮衮不竭,尤以其长兄林欲栋友爱二弟,身为严师,对林欲楫的帮助很大。

      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林欲楫中解元,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十二名。先选庶吉士,授编修,起充廷试掌卷官,升起居注。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典浙江试,泰昌(1620年)起左中允。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转右谕德,升右庶子,管理诰勅文,擢少詹事,晋礼部右侍郎。

      时魏忠贤势炎熏天,势利小人争相趋附。林欲楫以柄国匪人,难以共事,且事势万不可为,作为封建王朝的命官,独凛然傲视,诸所披陈,言无不尽,表现铮铮气概。

      先是,在水灾之年,身为礼部右侍郎的林欲楫陈修省数事,触魏党忌,被迁南吏部。

      继自天启六年(1626年)起,浙江巡抚潘汝桢在西湖首为魏忠贤建生祠,此举受到皇帝首肯,诏赐祠额,勒石记功德,阁臣亦撰文书丹,故而魏党之徒纷纷效尤,兴起建生祠热。许多文人骚客,表面也只得敷衍应付,独林欲楫“峻却之”。

      再,有魏忠贤义孙魏某为司官,把持部务,林欲楫发其奸,出查催一檄,屏去之,同僚均暗暗替林欲楫捏把汗,恐其遭受报复,林欲楫独安然自若。

      崇祯(1628—1644年)初,擢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忤阁臣,假归三载,复召修《实录》。崇祯七年(1634年),充殿试读卷官,教习馆员。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掌部职。

      崇祯时,朝议诛毛文龙,力言不可;连上十三奏,疏救触犯帝怒而被削藉的刘宗周;抗言杨嗣昌的增兵饷之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空四尽之秋,不宜以穷民养骄兵”,且认为农民起义之所蜂起,乃当朝失策,力争便宜进止。

2

林欲楫墓地所在地紫帽山

      林欲楫为人恪守名节。典试浙闽,所得士九十七人,其后捷南宫者强半,名硕忠节,蔚起踵出;教馆员,端轨贞范,别立规则,厥后修撰刘君理顺、简讨胡君守恒,皆伏节死义。

      清兵入关,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立,林欲楫应召入阁,任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兼礼部尚书。

      清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卒于家。墓在泉州紫帽山南麓。有子六,其中华昌为康熙时举人,任常熟令;女二,长适张瑞图之男,庚辰(1640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次适洪承畴之男,乙未(1655年)进士,大理寺少卿。

3

扫一扫关注林家乐佛学博客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文/人类生命学探索者、生命管理导师  林家乐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