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闽南建筑风采

2016-03-30 09:36:26 来源:泉州品牌发展中心

官式大厝

源起于唐五代时期,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闽南最为典型的类型,在侨乡随处可见,继承中国古典建筑精髓,汲取闽南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养分,从而在建筑机构、建筑装饰、雕刻题材形成独特风格。

 

“闽南建筑的大观园”——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400间,坐北朝南。每座大多为二进及三进五开间,各有护厝,或东西两边双护,或单侧一护。主体建筑选用“红砖、赤瓦、白石基”的闽南建筑体系,为硬山及卷棚屋顶,上铺红瓦及筒瓦,燕尾形屋脊,穿斗式木构架,座座有独立门户花岗岩石条铺筑成的石路石埕连着成群建筑,既作路,又作晒谷场,以及休息时闲坐、纳凉等活动之地。厝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俗称火巷,小路两边都有明沟作排雨水用。大厝的布局体现闽南建筑文化的“风水”玄理,具有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如二进三开间大厝,是由“下落”(或“前落”)、天井及两厢、“上落”三部分组成。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合称“下落”。“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崎头”)。过天井为主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及后轩,其左右各有大房、后房,以东大房为尊,合称“前落”。厅堂是奉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宽敞明亮。卧室房顶天窗甚小,房内幽暗,体现“光厅暗房”。大厝前加门庭,东西两侧及后轩外面加护厝,作卧室或杂物储藏间。大门要逢大事才启开,平时由两侧边门进出。

该建筑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雕花刻鸟,运用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灰塑等以线雕、浮雕、透雕、圆雕、贴雕等技艺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以诗、联、匾、额等大量以文字形式宣扬伦理篇章与家训格言,内容不乏反映儒教的忠孝节义、道教的人性教育和佛教的处事教育,留下了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除此之外,蔡氏古名居还受到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闽南建筑博物馆,亦被评为“福建最美乡村”和“泉州市十佳古民居”,文化底蕴深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迪安博士来此考察时曾评价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建筑群,它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等内地县份,闽南地区以漳州南靖最为著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洋楼(番仔楼)

洋楼,又叫番仔楼,散见于晋江、石狮、金门、厦门及漳州龙海等地,由归国华侨受侨居国建筑形式影响而建,以多变乃至矫情的装饰语言,吟唱着闽南人的“左岸香颂”,是南洋西式建筑和传统民居的合璧之作。

 

骑楼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骑楼,商住建筑,在西洋和中式风格的有机协调组合下低调地透入着勃勃生机,以泉州的中山街和厦门的大同路最具代表性。其中,泉州中山街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蟳埔蚵壳厝

蟳埔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无意间成就了一个建筑奇观。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的花岗石、红色的砖石构成了一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晨曦一缕温暖的阳光,让民居鱼鳞般的光泽展露无疑。

 

古塔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为祖国增光添彩。矗立于泉州开元寺内的东西双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而姑嫂塔、六胜塔更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标。

 

古桥

泉州古代的桥梁很多,仅见于方志所载就达478座,其中大中型桥梁不下百座,其中,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的五里桥(安平桥)和接通万安渡“水阔五里”的洛阳桥是其突出的代表。

 

 

原标题:闽南建筑风采

 

本文出自泉州品牌发展中心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http://www.pinpaiqz.com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