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南安产城互动打造“升级版”

2014-06-09 15:16:47 来源:未知

  “全球石材看中国,中国石材看水头”。作为世界石都,如今的水头,小城镇的头衔,似乎已不切合其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实际。这个面积127平方公里的泉州“南大门”,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缴纳税收14.04亿元,实力比肩很多地方的小县城;而20多万人的镇域人口和10万人的外来人口,也与城市人口规模不相上下。
  不过,在南安市党委政府的规划蓝图里,这样的水头,还远未释放出应有的精彩。今后,以水头为中心,南接石井,北联官桥,南安将奏响沿海城镇产城联动的进行曲,到2020年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区、产城联动示范区和联结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产业新城。
  事实上,沿海三镇产城联动,仅仅是南安全市产城互动中的一个缩影。2013年底召开的南安市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要围绕建设“富强南安、创新南安、宜居南安、文化南安、幸福南安”等“五个南安”,推进“产城互动、质量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干群互动”等“五个互动”。以产城互动为重中之重,南安正掀开产业与城市互动共荣,合力打造“升级版”的精彩一幕。
  天时地利人和
  产城互动正当时

  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光电信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建市21年的发展,南安实体经济积淀深厚,特色产业集群争妍斗艳。尽管如此,南安仍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把脉”自我。
  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石材、水暖等特色产业,至今没有一个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大多仍处于加工制造的产业链低端环节,价值链高端较少;主导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产业为主,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健全。
  城市带动作用偏弱——因为历史欠账等原因,长期以来,南安的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52.9%的城市化率,低于全省、泉州市平均水平,城市环境缺乏对人才、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影响了产业的做大做强和创新转型。
  一方面,产业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影响城市集聚形成;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跟不上,造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难以很好地集聚,客观上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产城没能形成联动效应的严峻现实,倒逼南安清醒认识。推动产城互动、实现两者共同升级发展的课题提上重要议程。
  “从国家层面看,十八大提出了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为推进产城互动明确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政策机遇。从全省、全市大局看,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三群’联动,厦漳泉同城化步伐加快,泉州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南安发挥区位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带来历史机遇。从自身动力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必然要求产城互动,产生催化剂效应,形成产业提升、城市更新的强大动力。”南安市委书记黄南康说,天时、地利、人和,产城互动正当时。
  跨江发展 “三镇一城”
  城市为产业发展筑就更大舞台

  产城互动,南安从中心城区破局起笔。
  产业要发展,需要能吸引集聚人才、资金的完善城市平台;城市要优美疏朗,也对体量和功能等提出更高要求。拓宽空间、做大舞台,南安主动融入泉州环湾发展大局,城市发展一路“东进北拓”。
  向东,拓宽省道308线,八尺岭段引出复线,连接新建江北大道,往来泉州至南安车流分散、里程缩短。道路的一线串珠,将霞美、丰州两镇以及周边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纳入中心城区范畴,提供更好配套。
  向北,跨江发展,东安大桥、梁安大桥、南安大桥三座新建桥梁跨越西溪天堑,江北大道盘活沿线数万亩土地,长达6公里、荣获中国最佳人居范例奖的武荣公园定下高品质的城市格调。市民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商务中心、科教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25万亩五大中心,优势互补、有机拼组,极大完善了南安的现代城市功能。
  西溪之南,老城区开启大规模更新改造行动。柳湖片区、北山片区、河滨二期更新改造,城市景观的绿美亮净,以及交通微循环疏通工程的逐渐推进,让原本日渐拥挤陈旧的老城重焕光彩。
  中心城区之外,产业基础扎实、城镇发展迅速的沿海三镇,尝试迈开了产城联动的步伐。立足于“三镇一城”发展理念,南翼新城总体规划进入编制。
  按照初步设想,未来,以省级试点小城镇水头为核心,以官桥、石井为功能组团,沿海三镇将推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共同构建南翼新城“一心两轴多组团”空间布局,最终形成有主有辅、中心聚集、功能共享的布局形态。力争至2015年,形成沿海三镇全域一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转型成效明显。至2020年,形成统筹沿海三镇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城镇功能配套达到中等城市标准,产业集群高度聚集,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区、产城联动示范区和联结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产业新城。
  更广范围,仑苍、罗东、梅山、洪濑,4个泉州市级小城镇也拉开建设框架,完善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和设施。截至5月底,今年全市小城镇建设已完成投资35.3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4.94%。
  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有力支撑城市永续发展

  南安也深谙,城市发展,归根结底要看产业如何发展。少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城市永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回顾创业历程,不产石头的水头从贸易起步,成就享誉全球的“中国石材城”;不产铜和高岭土的仑苍、英都,从修水龙头开始,崛起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水暖城”;不产粮食的官桥,从粮油专营街做起,建成“中国粮食城”,成为屹立我国东南沿海的粮仓;位于霞美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在一片空地上建成全省数一数二的光电信息产业园。
  “这些支柱产业,是南安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支撑,也是南安继续走前列的‘看家法宝’和根基所在。”南安市市长王春金说,面向未来,南安已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转型的使命迫在眉睫。产城互动,落实到产业上,意味着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产业质态、产业活力的全面提升。
  打造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的设想,顺应形势浮出水面。
  按照规划,石材产业集群将围绕打造国际石材之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国际石材加工制造基地、全球石材贸易展示中心、世界石材专业服务高地,力争2018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水暖厨卫集群将围绕全球水暖厨卫产销中心的定位,逐步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水暖厨卫总部基地、水暖厨卫智造之城、水暖厨卫物流电商中心和水暖厨卫文化新星四大支撑,力争到2018年全产业链总产值基本达到1000亿元。机械装备集群将致力打造集群先导、创新示范、低碳先行、服务完善的海西重要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产业集群的市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三大产业的发展壮大,都已明确方向和目标,将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引领南安今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走向。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南安有信心。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 孙灿芬 通讯员 陈鑫炜 黄小燕)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