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全部搜索结果为123条
  • 闽南人怎么过七夕?属于闽南人的七夕风俗
    每年的七月七日,是七夕情人节。但在闽南文化中,七夕节是“七娘妈”的生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会准备一些东西、实物来祭拜,并在祭拜时吧自己的心声告诉“七娘妈”,祈求心愿达成。相信很多朋友都特别好奇闽南人是怎么过七夕的。。
    2584
  • 揭秘闽南婚嫁风俗
    在闽南文化中,婚嫁风俗是比较特别的。两个人相爱,并获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到了结婚这一步了。人们首先会挑选结婚的好日子,再来就是购买黄金首饰等等。接下来,让小编来告诉大家闽南人的婚嫁风俗吧!说不定哪天你就用上了。
    2195
  • 台湾的根在闽南,闽南的根在中原
    每年端午节,云霄人要赛龙舟。不过,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云霄人的龙舟赛被称为“龙船赶”——参赛者不是齐头并进,而是你追我赶,绕圈而行。 在云霄,“龙船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开漳将士从中原传入。入闽征战的士兵大多来自河南固始县清漳河一带,当地流传着“龙船赶”的民俗。唐军进入漳州后,为宽慰士兵的思乡之情,陈元光父子下令将当地的绥安溪改名为漳江。同时,士兵们还将“龙船赶”带到了闽南地区。“龙船赶”最初是一项军中体育锻炼项目,后来为民间所接受,并流传至今。
    1791
  • 端午节临近解读闽南端午习俗和美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屈原,这几乎是家喻户晓;另一说是与古人为避五月初五这一“恶”日有关,对这一说今天知道的人恐怕不会大多。但不管怎么说,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似乎都与这两种说法有关。如包粽子是为让江里的鱼吃饱了,不再去咬屈原的尸体,而划龙舟则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在端午节要室内消毒、悬挂蒲艾、饮雄黄酒、浴蒲艾汤、制“午时茶”,小孩更要胸佩“香袋仔”、臂系“长命缕”。额涂雄黄酒,名目不少,而目的只有一个,即避免在“恶”日受到外界邪祟侵害。尽管有不少
    2025
  • 来说一说闽南过年习俗“翻翻看”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这个节日大家都称之为“过大年”。不同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特色的过年习俗。在闽南一带,过年习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小编搜寻了部分闽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从不同角度与大家一起了解闽南的“年文化”。
    2239
  • 漳州龙海一村庄存明代圣旨石碑 背后现传奇故事
    看惯了宫廷影视剧,想必许多人都知道皇帝圣旨是长啥样,但石碑圣旨可能许多人鲜有耳闻。在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广林社苏氏宗祠内,就耸立着这样一块圣旨石碑——“旌表义民苏宁之门”。
    2261
  • 手艺时代的最后记忆—泉州妆糕人
    当夕阳在地上拉长影子,估摸着“妆糕人”的摊子即将出动,好不容易攒够零钱的孩子们纷纷从巷口里蹿出来,火急火燎地涌向这堆五颜六色的面人。 在泉州娃的童年记忆里,一定有“妆糕人”的一席之地:无论是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还是含羞半敛眉的林黛玉,这些用面团塑成的小人都是孩子们最忠实的玩伴。当然,这种小孩的玩意儿绝不仅仅是玩具,过去它还是民俗场合的“常客”,是庄重的祭品呢!
    2431
  • 说闽南话的地方就有南音—闽南文化泉州南音传承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一阙南曲《阮郎归》,情意缱绻道不尽。悠长的曲调,似乎是来自遥远的唐诗宋词的回声,唤醒了数十位现代人心底的艺文情愫与传统记忆。 11月底,时逢初冬,南国之滨依旧翠意葱茏。第五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泉州晋江市揭开了迷人的面纱。作为“欢乐汇”大餐前的开胃菜,“南音雅集”正在晋江五店市南音会馆上演。没曾想,开篇就是“冬日望春风”,让人有“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惊艳。
    3223
  • “泉南佛国”泉州开元寺对外宗教文化交流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被誉为“泉南佛国”的泉州,也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历史中,外来的宗教文化在泉州落地生根,中华的宗教文化从这个城市窗口走向世界。 其中,作为省内规模最大佛教寺院和国家4A级景区的开元寺,正是泉州辉煌“海丝”历史与中外宗教文化兴盛交流的历史见证。
    2222
  • 空姐带你游晋江,品味闽南风貌
    提起福建省晋江市,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其“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而旅游业颇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5月15日,为了推介晋江旅游、提升城市形象,晋江市政府与厦门航空公司联合举办“厦航空姐游晋江”系列活动。
    2180
上一页12345678910..13下一页 共123条 - 共13页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